读书会开始要求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这本书经同事借阅之后交还到我手上才没错过。这本书的封面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模糊不堪,但书中内容却还是那么新颖。
我之前对书目的定义,一个是解决困惑,另一个才是兴趣或开拓视野。
比如这本书,则源于之前职场上遇见的困惑,很多道理说出来都懂,但苦于自己没有办法去做总结与如何操作,纠结中刚好听到樊登读书会对它的一个解读,突然豁然开朗,于是迎来了这本据说是等同于《圣经》地位的来自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从此之后,这本书也被视为主动推荐给部门同事书籍的榜首。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职场人来说。人常感叹 “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9年义务制教育,同样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而在时间长河的筛选中,为什么有些人那么的优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立足社会或职场,如何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学习和掌握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在开始讨论七个习惯之前,我们先来确认一下习惯的定义。
习惯是什么,百度告诉我们习惯是源于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行为或倾向。而作者告诉我们习惯是知识,技能,意愿三部分的交汇组成。但不论哪一个定义,长期的习惯都必将引起我们的包括性格和命运的变化。
在七个习惯中,其中有三个是个人比较偏爱且受益的习惯:
首先最重要最基础的习惯便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便是采取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非情绪或外在的环境下决定,积极面对一切。
现实中来说,一般人永不会承认自己是消极被动型,肯定是都会说自己是属于主动积极型的。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结果是积极主动仅存在于头脑中,但实际行为却出卖了自己。
比如公司经常开会或培训时,当主持人问到有没有问题是,几乎不会有人提出问题或者极少人会提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以冷场收场。
但是活动之后,私下闲聊时却一大堆的说法与评论~
如果我们当面指出大家缺乏积极主动的问题时,肯定大家会跳出来辩解,我想来着,可以因为什么因为什么。。。没有跨出这一步,不代表我不积极主动。
另外一个明显的对比,那些真正积极主动的人,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好像打了鸡血一样,自信满满有冲劲的去干。
所以这都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没有主动与积极的心态,想要在这里获得长足的进步或成长,真得很难。因为头脑中知道这个重要性,但行动上如果没有执行力的话,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场空。
其次是以终为始,任何时候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的/目标,日常行动中牢记这个目标,并付诸实践。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比如现在加入的007社群,从当初一个班77人开班时信心满满,激情溢出屏幕,但一路上走过来,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不见了。于是一年以后的现在就只剩下27人,而未来还会怎样的变化,7年之后的南极之旅还会剩下几人,没有人知道。
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为完成送一封信的任务,战火纷飞的艰难道路上,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使命感,绝对的责任感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才终得始终。
与之相比,职场上领导交代了任务,大多是被动接受为做而做,遇见其他意外影响未能及时完成,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辞。这是因为没有把这个任务当作一个目标和使命去对待,所以没有足够的动力从而主动去想要怎样达成使命。
所以这可能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把任务当作目标,用使命必达的方向要求自己,随时行进过程中的指引自己,坚定这份信念,它定能开出胜利之花。
最后一点其实是这次读到的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不断更新。读过一些书也有一些实践,在坚持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每次的坚持学习都会出现新的发现或想法,于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达到自我提升与完善,做到真正的不断更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再多的书也需要把它内化,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达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这样的实践就是对读过的那些书最大的诚意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