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筹备英文绘本馆,听到了很多声音。有双手举高高赞成的亲说这是趋势,太棒了就是我需要的。也有摇摇头nonono,我中文绘本都看不来,英文的还是算了。还有一些劝我慢慢来,步子不要太大。我......我是个听不进去劝的人,我可能没做一个事情之前会把她闷在肚子里很久,反复推敲,不断验证,我会给这个事情一个缓冲期,等到我觉得可以实施了,一旦开始,嗯......我就没有耳朵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论述的主题,如何从资讯海洋里逃生,就是你心里要有一定之规,时刻记得,动作为目标服务,用结果筛选思维模式。前进路上会有太多人想给你带偏了,有些人是不想看见别人成功,更多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是基于人“全能自恋”,,希望自己影响别人并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如果你的思维逻辑不严谨,你的心智不强大,你很可能就随大流了,陷在别人随口挖的坑里面出不来,白白浪费了时间。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修炼自己的眼光,能随时把自己从当下拔出来,置于更长远的视线里,才能避免“被忽悠”!
当妈的,尤其容易焦躁,每个人都关注了百八十个的公众号吧,今天“某某明星家娃在读这个”,“某某国家国宝级读物,不让你娃读就是耽误她”;明天“XXX,三百万妈妈的选择”,“你还没给娃XXX,你就落伍了”,我自认是个资深营销狗,也难免不踩坑,今天,刚好来深度扒一下,我在试图逃脱信息湮没时,消费认知的迭代过程。与各位共勉。
今天说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付费,全网卖课,你要选的是什么?其实自我投资是好的,但是大数据表明,在线课程的推广做的很棒,什么课都能卖出去,但是,用户的持续学习能力,不管是什么大咖的课,系列课的听课率都是几何式衰减,我自己就是这样,买十个系列课,最后十个都听不完。深度剖析一下,说明什么?课程不贵,不重视;跟预期的内容不一样;在线课互动感不够多,枯燥难坚持。后面我就换了策略。首先我每个月月初做计划的时候先来确定这个月的学习主题,然后来确定输入需求:书?课?咨询?如果是全新的领域,我选择先看书,去普及底层常识;如果需要选择微课,按课程关键词-讲师-平台这个顺序筛选,最后辅以业内人士指点。然后重点是,形成笔记。这样,再看见心动的课程,我会把这个关键字记住,相信未来适当的时候我会有专门的计划来学习。这样就不焦躁了。
第二,免费领取、免费试用,真的不领白不领?这个现象级的吸粉方式,就是在用热点做事件营销了。在固定的人群投放固定的资源,很难不被吸引。比如我最近开始关注“绘本”,那各种书单、音频、分级读物,各种公众号、网盘资料,铺天盖地的就过来了。短短一个月,百度云盘就塞满了。信息获取的太容易,通常被闲置的也是正常。如果不是我还有这一线理智,我可能就迷失在收集信息的快感里。变成口嗨式的启蒙狗了。我用了一个星期,每天一个小时,去归类和阅览云盘里的内容。发现几个特点:第一,重复内容多,基本热点内容都是互相传播。第二、能直接应用的少,缺乏逻辑性、只是信息的堆叠。第三、有时候收集到的是几个并行系统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量,很难整合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建议,资源收集要断舍离。免费的,一定是你随时都能有办法获取的,不如先让自己的欲望饥饿一下,在适当的时候再去满足也许会事半功倍。
第三,各种团购,海外热门,不买一下手痒痒。不管是母婴用品还是海淘美妆,现在恨不得衣服鞋子也都不买国产的了,不用几个网红产品,感觉自己都变成土著代言人了。放眼过去,网络一片商品推送。感觉钱包里的毛爷爷马上就要飞走了。我的建议是,与其你去把钱送给各种终端,不如你去做这个终端。其实各种网站、平台的返利和代销的利润度很可观。当你变成种草的而不是拔草的,你会发现世界清净多了。你终于又能够按需购买、按需计划了。我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势利”,信任平台但不迷信平台,理性消费但不放弃维权。在你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观的时候,也会避免被营销广告迷惑。
所以,简而言之。网络带来的信息的便捷,也是信息的灾难。守心自信,目标明确。至少能够避免在信息的泥潭里陷的太深。转换个视角,先从消费者变成经销商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