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六语教学的浅思

关于六语教学的浅思

作者: 白元二小周利辉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22:18 被阅读0次

            这周轮到我们六语的老师上公开课,备课前我和杨老师商量该选什么样的课型。本来学校的公开课就该是常态课,随着自己的进度该讲啥讲啥,可接下来的几课是红色主题的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脱离太远引导难度较大,再者文章篇幅较长重难点较多一节课讲不完。于是我俩决定跳一个单元来讲,各选了一篇篇幅相对较短的文章来准备,希望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美收官。

          周二上午我做课的如期进行。之所以会选择文言文的课型,是因为我们班在五年级时进行了一期的宋词赏读,学生积累了一些宋词,随之对古文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至少比同龄的其他孩子要好一些。备课时,文章的翻译我不作为重点,一点而过即可,因为我坚信我的孩子们能借助注释把文章翻译下来(新课改下本来就不要求孩子背记古诗文的意思)。课堂上孩子们表现的还算不错,通过两三遍的强化诵读,课文的背诵基本完成。唯一缺憾的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表面上好像是学生胆太小,不敢说。可我却深知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不够,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没有自信表述清楚。

        今天,杨老师讲授的公开课如期而至。年轻老师就是不一样,普通话标准、教态大方、课堂节奏有条不紊,老师循序引导,学生缓缓跟进,整节课在老师的预设下步步推进。近乎完美的一节课,在我看来仍明显地感觉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的欠缺(也许是我班孩子这方面不好,留下了心病)。

          两节课学生反应出同样的问题(姑且这样说吧),不能不令人重视。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欠缺是不是老师引导不够呢?(学生出现共性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应该出在老师身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了一天。

            放学收拾办公桌,偶然发现之前的教科书,我恍然大悟:问题果然还是出在老师身上。新教材的实施对于这届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五年级之前所欠缺的部分需要补上。猜想和概括能力恰恰是孩子们所漏学的知识,换成新教材后由于教学时间限制老师们没有及时给学生补上缺少的知识。现在却把这部分知识作为学生既定的能力来应用自然会出现有接不上的断层感。(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责任也不应该有老师们全力承担,因为农村的普通教师没有新教材培训的机会,自然也不知道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哪个年级具备哪种能力。)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立刻在网上翻阅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尽快给学生补上缺失的知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小时的筛选对比,终于发现了几条有用的线索:

              1.有“中心”的可围绕中心展开,这样可以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运用“六要素”引导概括。小学阶段教材选文以记叙文居多,教给学生学习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文意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绝佳途径。

            3.把握中心句,引导概括。有的文章全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学会抓中心句就能很准确地把握文意。

            4.串联段意,引导概括。这是最原始的概括方法,对于起步学习者来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读懂每段的内容加以串联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有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希望能通过今后的课堂练习提高我班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尽早给学生补上欠缺的知识。

            语文是本百科书,哪类文章出现在课本中都不意外;语文老师是个全能儿,哪种能力都得具备。从教二十余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仍感觉是个蒙混未开的稚子,何况语文海洋里的水深着呢!边学边教慢慢来吧,谁让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六语教学的浅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rk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