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全人类的渴求,也仅仅是渴求而已。
一生流离失所四处奔走的爱因斯坦主张废除军事制度,这对于他一个彻彻底底的和平主义者是异常的艰难,他不希望有士兵的存在,可是这太难了。在他去世后的六十多年里,全世界的国家都铭记着他的和平事迹,可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没有士兵。
事实上,根据他自己的相对论,就明确了绝对的和平主义是不存在的。这个宇宙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包括时间和空间。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说到底只有两件事情。战争与和平,即爱与恨。人类从诞生就开始互相杀戮,立体的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人类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战争与和平》,作者托尔斯泰评判的就是整个人类历史。可想战争是残酷的现实, 不过有的战争,确是意味着和平,这在人类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战争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死亡、恐惧、绝望等等。另一方面,战争能促进科技的发展,人类目前为止的高科技大都是基于战争背景或为赢得战争而发明的。同时,战争也可能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凝聚力。
人生的道路上,有无数个岔路口,无数次的选择人生路。不同的路自然经历不同,每个人才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不至于使人成为一个笼统的概念。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黄昏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可惜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
走两条路
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
这就造就了一切的差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样。选择了不同的路来走,差异自然会有,纷争既会有。
难道非要战争?战争将给人类带来悲剧,致人民于苦难之中。我们不愿意战争,但不是害怕战争。 我们不是没有策略,而是在战争之前,我们无非是在克制忍耐。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是名矿井工人,他害怕升降机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左右摇摆把他带进黑洞。便问一神情自若的老工人:你们习惯了吗?不害怕吗?工作几十年了的工人答道: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就是这样吗,我们永远不习惯。但是活着就要面对,克制和忍耐。
不习惯黑夜,但是黑夜适时而来,忍耐一下天就亮了;不习惯寒冬,可冬天的脚步越逼越近,忍耐一下春天就不远了。
国家会害怕战争吗?还是人民害怕战争?谁会相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会怕战争,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打了数不尽的仗,还会怕战争吗,我们只是不想互相伤害。在克制,在忍耐罢了。
战争与和平,是社会政治的不同表现形态,因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和平是不流血的政治。有各种各样的战争,就也有各种各样的和平,马克思主义既反对盲目崇拜战争,也不需要痛苦屈辱的和平,不论对战争还是和平,它都主张坚持正义的、进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不是消遣,不是一种追求冒险和赌输赢的纯粹娱乐,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手段。
战争是暴力行为,必然属于感情范畴。即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大小不取决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敌对利害关系的大小。
毋庸置疑,我大中华的忍耐克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也毋庸置疑文明的民族不希望战争,但并不是害怕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