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北京的领导让我写一篇录播主持稿。主持稿,在头马还写得挺多的,但是商用还真的没有试过。
回想起自己写的过程:
第一回合:拿到需求一脸懵,问老板(等好久)。老板解释了自己的思路。从疫情期间公司做的贡献,引出咱们平台。由平台引出行业趋势,应对这些趋势我们做了什么举措,这些举措有什么影响,未来打算怎么做?
第二回合:写完和同事沟通,发现没有明确采访对象,大约4个人,公司高层、算法厂商、硬件厂商、客户代表。再问老板。老板说,使用的是你来我往,不要忽略任何一个采访者的形式。从视频引出平台,平台引出趋势,趋势引出平台生态,平台生态引出合作商,合作商引出我们的行动,接着展望未来。一共5个问题。再者不讲逻辑先,不确定行业专家的具体能回答什么问题。
第三回合:写完,再和领导确认一次采访者,3位行业专家,一位公司高层、一位算法厂商、一位客户代表。1问平台是什么,2问视频监控行业趋势,3问AI+安防,对行业未来的发展,4问新基建,5问采取什么行动,6问平台发展。我觉得这个逻辑是很好的,也用这个为定稿,发给领导。
第四回合:采访者减少了1位,重新定稿,问题减少一个,重新排列逻辑。确定采访者3人。.
第五回合:.....最后确定采访者剩2位,ok,逻辑再排一次。采访者确定了,一位是公司高层,一位是研究院超级大咖!好啦,事情明确多了。1问是什么,2问行业趋势,3问平台做了什么应对趋势,4问算法怎样可以有针对性提问。晚上11点,终于写好了,发给领导看,领导说:“先这样吧,看他明天发挥!” 我.....也释怀了....
当我看了PMP的内容,再回想起自己写录播稿的过程,突然明白了,怎样可以更快速的完成任务。写录播稿本身就可以是一个项目,项目会有目标、明确的起始时间、需求、相关方。
项目有5个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收尾。
其中启动过程组,也就是说,你在做计划之前,需要了解的内容:1.明确项目目标;2、明确项目经理权限;3、明确涉及到的相关方。对照写录播稿项目:我首先需要明确,这个稿子是用了做什么的,什么场合用;其次,我用什么角色来写;然后,涉及到哪些参与者。这让我想到了,为什么他和我说,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自己的定位清晰了,只有自己站稳了,才能接得住别人的攻击。
当启动过程明白项目的目的、项目的相关方以后,是否立马就下手写呢?不!需要规划,1、这个项目的需求是什么;2、什么时候完成;3、涉及到成本支出吗?4、怎样才算是满意的结果;5、需要什么资源支撑;6、用什么沟通方式;7、写稿子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使用稿子的时候又有什么风险,有什么应对措施;8、需要采购物料来完成稿子吗;9、相关方的期望是什么?规划过程也是不简单,需要考虑的问题会很多很多。
当所有的规划都出了雏形,开始写稿子。因为稿子只需要我一个人写,我自己来管理质量、获取资源、管理沟通、实施应对风险、管理相关方参与度。
执行过程中,很重要的点,是需要持续跟进反馈。1、确认做的东西是否正确、有没有范围蔓延、有没有镀金;2、进度有没有落后,假如落后了,为什么落后,需要加班、还是增加人手来完成;3、成本是否有超出呢?4、完成质量怎样,不符合要求的立马修改;5、人员被其他项目占用了怎么办?和职能经理沟通;6、沟通是否畅顺;7、是否遇到风险,遇到了如果涉及到范围、进度、成本,需要上报,否则就只需要执行风险应对就ok;8、持续了解相关方的需求,跟进相关方满意度。记得有人和我讲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做到30%时,就可以拿出去和他人沟通交流,这样能让你更精准、快速完成问题。这方面,可以体现在我沟通的5个回合里,有问题,立马去问,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的。
最后收尾过程,把稿子提交,得到回复说满意,或者ok就可以呼呼大睡了。
学习完pmp,感觉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项目,它们存在是有目的的,我们去完成它们的时候,会有时间安排,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需要和他人沟通,有些只需要和自己沟通就可以达成。
事事皆项目,事事皆有联系。去经历吧,时间会告诉我们,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