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西厢
2023年11月29日 晴
这一阵儿在读西厢,先看到很多的曲牌,就是什么迎仙客、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看起来,还都很意思,唱词中有很多的精彩的诗句,可能最要紧的两首就是张和崔的两首,隔着墙张生吟了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想像一下,一个月光很好的晚上,隔墙对诗,还真的是人间美事。
西厢记也是一段传奇,缘起于在佛殿前莺莺看了张生一眼,崔莺莺出现在了佛殿门口,张生也出现在了佛殿外墙门口,正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张生还以为莺莺是水月观音下得凡尘。
西厢记故事的初形是缘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里莺莺就没有那么好命,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或许,《莺莺传》的时代,对于女子的贞洁观念还没有后世那么严苛吧。
到了清代,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母有一段对于西厢这样的才佳人的批驳,原文如下: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在贾府里头,一个小姐周围都有好几个使唤的丫头,饶着这个小姐有这个心思,要想这么多个人都神不知道鬼不觉也是太难了,也难怪西厢记设定了这样一个场景,是在普救寺,总觉得这个寺名是作者花 了心思的,莫不是真的有这么个普救寺。百度了一下子,还真的是有这个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这座寺独例外,剧以寺生,寺因剧名。
自从西厢诞生以来,读过它的人,被它感动的人谁能数得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