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离中的丰富(二)

出离中的丰富(二)

作者: 四川嘉佳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19:32 被阅读0次

            如果我们能在经验上,而不只是智识上了解这四种见地,就能开始化解我们对如幻事物的执着。这种解脱,就是我们所称的智慧,而佛教徒尊崇智慧胜于一切。智慧超越道德、慈爱、常识、容忍以及素食主义,它并非人们需要向外寻求的神灵性,我们要生起智慧,首先要听闻四见地的教法,而且不只是接受它表面的意思,更要分析并思索。如果你确信这条道路能替你清除某些迷惑,带来某些解脱,那么你就可以确实将智慧付诸实践。

            有一个很古老的佛教方法,就是上师给弟子一根白骨,然后指示他们去思索其起源。经由这种思维,弟子终将了解这根白骨是生之结果,而生是业报之结果,而业报是贪著之结果,等等。

            彻底地相信了因缘与业果的逻辑之后,他们就能开始时时刻刻在各种状况下运用觉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禅定。而能带给我们这种信息和了解的人,我们尊他们为师,因为虽然他们有深刻的了悟,可以快乐地生活在山林之中,可是他们愿意留在这里,为那些还在黑暗之中的人解释见地。因为这种信息能帮助我们从各种不必要的困惑中解脱,我们对解释者会有自发的感激,因此我们佛教徒会对老师致敬。

            一旦在智识层面接受了见地,你就可以应用任何能够加深了解和领悟的方法。换句话说,你可以用任何技巧或修行来帮助你,将认为事物是坚实的习惯,转化为视它们为和合、相互依存并且无常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佛教禅定和修行,而不只是笔直地坐在那儿像个镇纸而已。

            纵然在智识上我们都知道自己不免一死,但是小若一个随口的恭维,就能遮蔽这种认知。如果有人说我们的指节看起来很优雅,马上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试图寻找保养指节的方法。突然间,我们认为有东西需要保护,否则会失去。这年头,我们不断地被许多必须除去的新东西以及必须拥有的新事物所疲劳轰炸。我们比往昔更,需要各种方法来提醒自己,帮助我们习惯这些鉴定,如果不是剃光头或隐居山洞的话,可能到了要挂根人骨在汽车的后视镜前的地步了。伦理和道德与四见地结合,就会变得很有帮助,伦理和道德在佛教中也许次要,但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能将我们带近真理。但是,即使有些行为看似善良而正面,如果它会带我们远离四真谛的话,悉达多本人会劝诫我们离弃这种物质主义的精神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离中的丰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au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