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思考
4.相关命题
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但是70%以上的人分不清楚这个关系,反而被广告设计者最常用的有效手段,你很容易就是那70%中一员!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4种关系: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若原命题为真,则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其否命题不一定为真,但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总结如下:
互逆命题,真假无关(原命题vs逆命题,否命题vs逆否命题);
互否命题,真假无关(原命题vs否命题,逆命题vs逆否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则同真同假(原命题vs逆否命题,逆命题vs否命题)。
5.举证责任
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原因基本上都能归结于知识贫乏,不懂统计学,所以不知道统计样本有效性的核定;不懂概率,所以常常害怕不确定性;不懂科学方法论,所以从未听说过双盲测试。
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如果不懂,是思考误入歧途的最常见原因。
针对某一论点,对立双方的举证难度并不对称:首先,举证难度收举证人能力的影响,应为每个人学识和专业不同。其次,举证难度受社会整体知识水平影响。因此,双方经常会处于一方肩负沉重的举证责任,而另一方则享有来自假设的恩惠。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对方进行反证。这是一种典型的诉诸无知的逻辑错误。但证明否定论断的难度一般要高于肯定论断,因此,一旦反证,就陷入了狡辩的境地。
6.案例局限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漏洞在于“以偏概全”,因此我们只能利用案例来说明道理,但是在使用案例时一定要主语案例与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7.对立论证
对立论证是指“同一现象,截然相反的解释”。
情商从根源上看,是思考能力问题,一旦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应该“那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而不是像积极心理学提倡的哪个积极就接受哪个,因为后者是自我欺骗,有失偏颇,积极的并不总是好的。
8.张冠李戴
论点和论据之间全无逻辑关系,却被用形式上合理的姿态捆绑,有时这样的张冠李戴、胡搅蛮缠还很有效,这是很多成功学惯用的伎俩,要避免相信类似的话“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态度改变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