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宇
▲ 童年的回忆他们都是一支笔折射时代
“我刚刚用毛笔写了37万字的长篇童话《魔鬼号列车》。下一步我要给两岁的孙女写一系列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的作品。”
这一年,郑渊洁61岁。
就在郑渊洁宣布计划的第二年,上海书展活动上,《叶永烈科普全集》震撼问世,全书1400多万字,共28卷,这是叶永烈科普文学创作最完整的一次汇集。
然而,这次汇集仅仅占据了叶永烈全部作品总量的不到1/2。
面对记者的采访,叶永烈评价自己是“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而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干草”作家。
“那样的作家火势很猛,但很快就熄灭了”
这一年,叶永烈77岁。
出名以后的他们,同样选择了低调
我写信请教高士其同志,他委托秘书给我来信谈了怎样学习。我按照高士其同志说的,先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创作了一篇科幻习作《舅舅的手表》,发表在《儿童时代》78 年第 8 期上。我决心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写一辈子,希望得到您的指教。(摘自郑渊洁写给叶永烈的信)
24岁的郑渊洁给叶永烈写信的那一年,虽然以青年工人自居,也在信中表达了自己仅4年级文化水平的低起点。但事实上,在写信以前,他已经在《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发表了多篇诗歌和科幻作品。
同样低调的,还有21岁,已经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叶永烈。那时候,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叶永烈已经在《人民日报》发表多篇科普文章,当被同学问起他跟作者同名的时候,他居然谎称那不是自己。
郑渊洁在给叶永烈写信之前,还曾写信向高士其请教过问题。对于这位,在我出生第三年便已去世的高士其先生,若不是因为此篇文章,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认识到这位伟大的前辈。
▲ 77岁的高士其对写作的思考这位被称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被叶永烈评价为“中国的霍金”,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叶永烈的精神导师。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就是说,要深入生活,深入思想,多读多看多写多改,才能学好,写好作文”高士其于古稀之年写下的这几句对写作简短的思考,如今看来,也颇为深刻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叶永烈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郑渊杰写给他的信时说:“郑渊洁那时还是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的工人,还没写童话,只是写了几首诗而已,但已经比较有才华,他写了两页纸给我,大概1000多字,没有一个字改过的。我看这个竟然是个工人,信还写得很好,我就寄了一本书给他,应该是《小灵通漫游未来》”
距离写信,已经过去39年。许是高士其、叶永烈等前辈的鼓励,让郑渊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完美诠释了“童话大王”的传奇人生。
一个人写一本期刊30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中国作家获得国籍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
但,这仅仅是郑渊洁所有光环中的两环。
他们的成就,都始于父亲的启蒙
有媒体评价郑渊洁说:不是他选择了童话,而是童话选择了他。
正当我准备在诗歌上下大工夫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去书店,看到一个胖胖的小男孩,问售货员有没有《动脑筋老爷爷》。售货员说没有,小男孩失望的眼睛里含着泪水。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已经跑了六个书店了”。我当时心里很难过,中国这么大,为孩子们写书的人却寥寥无几,真是怪哉!后来我决心献身于儿童文学,因为我很喜欢孩子们。(摘自郑渊洁写给叶永烈的信)
事实证明,他是真的喜欢孩子,爱孩子,甚至用社会不太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爱。
如果说,叶永烈、高士其等人对于郑渊洁的作家生涯是引领者的角色,其实还有一个对他影响更大的角色,那个人便是郑渊杰的父亲郑洪升。
▲ 郑渊洁和父亲郑洪升郑渊洁后来讲述自己4年级的辍学原因,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写一篇题目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命题作文,然而郑渊洁一拍小脑袋,改写成一篇《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老师一看,要求郑渊洁立刻给我站起来!
罚念100遍:
“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
结果郑渊洁终于在念到第99遍的时候,摔门而出,从此以后,没再踏进过校园半步,竟是被父亲允许在家享受“私塾教育”。
所以,当我得知他给自己的儿子郑亚旗退学的那一刻,其实并不震惊。
正所谓,有其爷,必有其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 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郑亚旗被父亲怂恿退学后,于27岁那一年,与父亲合作推出中国首部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这部游戏是专门为7-14岁儿童设计,帮助孩子们学习法律、历史、医学、物理等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运用这些知识惩治犯罪、维护地球和平。
从郑渊洁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身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正义感。
▲ 叶志超写给18岁儿子叶永烈的家书,永远会细致地注明地址和时间同样被父亲深刻影响的人,也包括叶永烈。叶永烈在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中讲到,父亲是温州当地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每天钱庄营业之前,叶志超先生都会把所有员工召集起来,大家坐在会议室,每人拿出一本《古文观止》,他会带领大家诵读,然后帮大家分析。
在我看来,其实正是在父亲的熏陶下,才有了后来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样一套,影响了几乎几代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启蒙读物。
他们都是一生坚持创作,奔跑的阿甘
▲ 奔跑一生的阿甘这大概就是叶永烈和父亲共同的使命,也是对郑渊洁等后辈最重要的精神传承。
不论是一炮而红的叶永烈,还是出身普通的郑渊洁,他们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挚爱的文学。
独木桥般的创作路,郑渊洁和叶永烈除了给我们留下了童年记忆之外,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用自己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童话?什么是科普?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
文无定法,比文学本身更要的永远是透过作者的笔,直抵读者内心的信仰。
有时候,我们爱作者笔下的故事,但更爱创作出精彩故事的作者。
致敬,郑渊洁,致敬,叶永烈。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
好奇的我在即将收笔的这一刻,居然发现了一位时尚老爷爷
他源于对写作的爱
于2015年6月29日开通了个人同名公众号
并且以平均每周发表一篇文章的速度保持连续更新三年
他的同名公众号叫:郑洪升(zhenghongsheng85)
对,他就是郑渊洁的父亲,今年85岁。
- 完 -
参考文章
1.《郑渊洁:童话大王的人生童话》
2.《每一个“没出息”的人都应该读读郑渊洁》
3.《首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缅怀高士其先生》
4.《导演手记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叶永烈先生》
5. 《你还记得他写过多少个为什么吗?叶永烈科普全集面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