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悲伤若不说出口,就会向负担过重的心窃窃私语而令其破碎
--威廉 莎士比亚《麦克白》
早上上班前快要迟到了,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的穿衣服。压着十万分的火气,告诉他快一点,结果孩子直接崩溃了,哭闹着愈发不肯穿衣服
晚上回来,在厨房里着急的准备着晚餐,客厅里孩子歇斯底里的喊着妈妈快过来,结果一看满客厅被玩具弄得一片狼藉,中间还站着一个满身彩笔的娃娃,河东嘶吼开始了~
睡觉的时候到了,躺在床上哄了一个半点,孩子依然到处翻滚,毫无睡意。明天有重要的会议,想象带着两个黑眼圈和混乱的思绪参加会议的场景,一股无名之火冉冉升起。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有孩的家庭上演着,温柔的妈妈不知何时就会爆发为面目狰狞的魔鬼。
孩子真的是在故意捣乱么?不是,他们只是在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时,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心愿。不过很可惜孩子的这种声音很少被倾听到。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是一名儿科医生从专业的角度,用理论和实践的案例来讲述一个个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好地愿意了解孩子,也更好的成全自己。
一:初为人母的紧张和慌乱
新生儿出生后的喜悦很快就会被孩子的哭闹声所代替,尤其是前几个月患有肠绞痛的孩子,频繁不间断的夜醒和哭闹会让母亲感觉分外无助。“为什么孩子会一直哭,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我照顾的不好”,一连串的问题和焦虑压着初为人母的妈妈们。如果周边有得力的协助照顾孩子的人,压力会很大的缓解,如果是自己每天一人面对着孩子,孩子的不间断哭声真的会让妈妈崩溃。
前几年流行的哭声免疫法,让孩子独自在房间内哭泣,而父母不管不问,殊不知这是孩子在想你倾述。但父母却在孩子最需要爱和安全的时候,选择了远远地躲在了一边。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不哭了,因为他发现他不愿意信任这个世界了,哭是没有用的,他得不到他的安全感了。
孩子拒绝睡觉,夜醒无数,实际是在表达着分离的焦虑。他们在承担着父母的压力。正如书中所述,很多家长带孩子去见儿科医生,总是同一个问题“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为什么他~~~~~” .但经过和作者一段时间的沟通后,他们便会发现症状的所在。或者因为妈妈怀孕了,孩子担心妈妈不再爱他了。或者因为最近搬家,妈妈有压力。孩子自已对大人的情感状态是高度敏感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焦虑。
可是如果没有长时间,安静地坐下来倾听,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每个看似“问题孩子”背后的故事,简单的开一些治疗情绪的药物,只会让真相掩埋,成就更加怪戾的孩子。
我们首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愉悦,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每一个崩溃的父母在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其实引起情绪崩溃的绝不是孩子的哭闹而是自己累积已久的心理压力。丈夫整日在外挣钱,在照顾孩子上无法给予一点帮助,长期的劳累让妻子如陀螺一般到达了崩溃的边缘。而孩子的哭闹,只是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父母能早就意识到孩子挑起了自己的情绪,而自己愿意找机会再一个安全的,包容的环境中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结局会大不相同。
实事热点中,看过太多暴躁的父母或者老师。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当父母们再说孩子多叛逆的时候,是否能静下来,找找背后的原因呢。
二: 先解决父母的情绪问题
很喜欢《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这本书中下面这段话,每位父母其实都可以考虑一下,当你对孩子大呼小叫的时候,是真的是孩子的行为单纯的惹怒了你么,还是孩子的哭闹,触动了你的某个敏感点呢。
“年幼的孩子难免会苦恼,这是成长中正常而健康的一部分,但当孩子的行为触动了父母的敏点时,父母也许就不能保持头脑冷静了,他们可能会发脾气或者在情感上自我封闭”
但是如果父母意识到孩子挑起了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约束,不放任情绪的恣意流淌,能够找到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中让自己的悲伤得以宣泄,那么他就会放过自己的孩子,稳定自己的情绪后,在安抚孩子。反之,如果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便会将所有的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表面看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深层次看,完全是家长自我的问题,孩子成了父母无辜的泄气工具。
倾听,让更多的“问题”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让更多的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许目前这个社会更适应快餐文化,更善于提建议而非花更长时间去聆听。
但为人父母们,请有的时候静下来,静静的感受一下孩子,很多解决的问题将随之而解。
感谢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