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释梦》节选:梦中的子人格

《释梦》节选:梦中的子人格

作者: 向日葵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6-01 00:06 被阅读0次

心理学里,人格(英文personality)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看到相应的面具,我们就知道台上的演员所代表的角色。比如,戴有白色的脸谱的演员代表奸人,戴有红色的脸谱的演员则代表忠臣。后来,persona直接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身份或特殊角色的人。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人格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人在人生舞台上的言谈举止及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这是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演员所戴的面具一样,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第二层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两个部分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人格系统。外在表现就相当于社会角色,与社会评价、他人期望和职业规范有关。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对应着一个人格的侧面,他们常常通过言谈举止表达出来,我们将其称为外显子人格;内在特征就相当于心理活动,与自我压抑、记忆遗忘和成长经历有关,每一种心理活动都对应着一个人格的侧面, 它们常常没有直接表达的机会,但却一直躲在暗处左右着人的行为举止,我们将其称为内隐子人格。外显子人格加上内隐子人格,就是人的子人格。

一般来说,外显子人格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达出来,而内隐子人格则主要在梦中表现出来。值得强调的是,内隐子人格通常会将子人格人物化,即通过一个或几个人物表现出来,每一个人物就好比一个“小我”,每个“小我”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分工,多个“小我”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我”。“大我”就是完整的子人格体系的总合,是真正的我。

在子人格体系中,通常会有一个主导的子人格,在梦中会以梦者自己的身份出现。梦中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活动,有时可能是梦者子人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活动。梦中人物之间的冲突,或许表达的是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子人格之间有冲突,人就会显得矛盾和痛苦,如果子人格之间能和睦相处,人就会显得内心平和,有幸福感。

虽然,我们可以用子人格的概念来解释梦中不同的人物,但并非梦中所有的人物都可以用子人格解释。一般来说,符合以下几个特征,可以解释为子人格:一是梦中的人物表达了梦者经常表达的某一种行为特征;二是梦中的人物以未知的形象出现,可能表达了梦者的内隐子人格;三是梦中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是梦者内心压抑的行为和想法;四是梦中出现梦者的兄弟姐妹,而现实中并没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释梦》节选:梦中的子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gd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