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是从愿意接纳的那一刻开始的。
改变,在愿意开始改变的那一刻起,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想要改变孩子,一定要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否则,旧模式定会轮回在最少两代人以上。
何苦呢?
从时代的进步和人类进化史来看,下一代绝对是优于我们这一代的。
不管从智商或者情商,那都是超越我们的,那我们这一代对下一代又何苦焦虑那么多呢?
急躁,急躁是一种拒绝改变的形式
这段时间,暑假陪伴孩子,我特别努力地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我也觉察自己的急躁情绪,希望马上能做多点事情,想要看到我与孩子马上改变的结果。
后来,发现,我这急躁情绪本身就是需要改变的一大缺点。
慢下来
愿意等“改变”慢慢呈现,这才是愿意去学习和改变的态度。
觉察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改变”的必要条件
以前觉得自己一直在练习写作表达,在表达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但是,当我发现要改变孩子,应该从改变我自己的说话方式开始时,我觉察到我固有的沟通模式原来存在很多不妥的地方。
这段时间,我不断地在学习,看到自己沟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不擅长于共情孩子。
以前,我没有照顾好孩子“心”里的感受,说的话都没有到达孩子的心里,虽然,我很注意说话的内容,但是,很多时候,都不是走心的,而是走脑的。
情感和情绪都没有与孩子在同频道上。
所以,慢慢地就走不进青春期孩子的心了。
什么是走脑的沟通方式?
就是,有时候,会带着一些自己都觉察不到的“指责”或者“不接纳”或者“批判”等性质在里面谈话方式,不顾及对方的心里感受。
头脑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不经过用心感受的那些话。
譬如:“你作业做了吗?”——不信任
“又玩游戏了”——指责
“快点做……”——不接纳
走心的说话
首先,一定要带着平和的情绪,非常用心的去想,接下去,我说的话,会让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段时间,我常常带着觉察去这么想,我就会去与孩子说一些滋养和尊重的话。
譬如,当我在大儿子房间听直播,因为,我也想他一起也熏陶到一些内容。
听完之后,我会对他说:“谢谢你同意我在你房间听直播。”
当我在他房间读一些有帮助的书时,他也不反对,我也会对他说:“谢谢你听我讲书。”
暑假,带娃,用心地陪伴与沟通,我和孩子们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