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壹心理|心理咨询导论第二讲

壹心理|心理咨询导论第二讲

作者: YOLANDA_7314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05:07 被阅读0次

    【本节主题】

    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

    【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带领你了解为什么心理咨询需要有众多理论支持,理论到底起什么用,并简单介绍两个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心理动力学和认知行为。

    从而,你将能够理解,为什么心理咨询内部那么纷繁复杂。

    【你将听到】

    壹心理|心理咨询导论第二讲

    【思考作业】

    1.如果你是一名来访者,你怎样看待心理咨询具有多种不同理论流派这件事?你选择咨询师的时候,会在意他的理论流派吗?

    2.假使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准备踏入心理咨询行业的人,你又怎样看待心理咨询具有多种不同流派这件事?对你来说,你觉得维持一种方法,还是把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好?


    亲爱的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继续来阅读《心理咨询导论》这本书。今天是我们的第二讲,在这一讲中我们来介绍心理咨询的理论,也就是不同的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比如认知行为,比如人本主义等等。

    一谈到理论,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很懵懂,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很麻烦,还有一些同学可能会感到不以为然。也许有些同学会想,心理咨询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门实践的学科,能不能不谈些理论,多谈些实际呢?

    那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心理咨询的理论是支撑心理咨询实践的基础。要想做好实践,必须学好理论。

    比如你是个医生,一个患者来到你的面前,那么他这个病是如何形成的呢?你要开药的话,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你为什么开这种药而不是那种药?你看病开药的依据就是你的理论。

    当你能清晰地说出,你认为他这个病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让你使用这味药的时候,即使这个病可能不会痊愈,你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医生。而当你无法说出,你认为他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儿,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用这个药,只是误打误撞地用这个药,这时候即使他的病好了,那也不能把你看成一个医生。

    那心理咨询也是这样。比如一个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坐在你面前,告诉你说下个月她要结婚了,她现在非常紧张,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你会说,我可以理解你的紧张?还是会问,你的紧张来自何处?或者会问,你的紧张程度如果打分的话,你觉得能打几分呢?

    你选择这样回应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你出于什么目的而说的这句话?如果你知道你为何而说,比如,你知道自己是在做共情,或者你是在做澄清或评估,以理解她的情绪反应模式或者是情绪水平,那这时你就是有理论支撑的,你和来访者的整个谈话是有方向的。

    但如果你不知道为何而说,只是靠本能觉得你自己该说点儿什么来维持谈话的继续,那你就在稀里糊涂地瞎做。

    一位咨询师在咨询室中,所有言谈举止背后支撑的依据就是心理咨询的理论。

    2

    既然心理咨询的理论这么重要,那么心理咨询的理论本质上是什么呢?而且,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心理咨询的理论?

    心理咨询理论的本质是,人们尝试理解心理问题而形成的概念和观念,是人们看待人的方式。当人们对问题形成的看法不同,理解人的角度不同时,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论。

    比如当一个人处理不好他的亲密关系的时候,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会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他早年发展的过程中,他的性冲动没有处理好,他可能仍然纠结在对父母的爱中,他不敢面对自己的这种爱情,他害怕自己这种爱会受到惩罚,但他又没意识到这些,所以他是想爱又不敢爱。当他意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焦虑来源时,他就有可能处理好亲密感关系。

    而客体关系学说可能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有可能会认为这个人的焦虑和冲突,并不是来源于他的性冲动没处理好,而是来源于他童年期跟照料者在内心中的关系没处理好。他对面前这个人爱恨交织,是这种爱恨交织导致了他没有办法处理好这段亲密关系。那在咨询师的帮助之下,使得来访者能够面对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再逐渐理解这些他不能接受的情感和冲动,区分清楚这些复杂的情绪中,究竟哪些是真正来自于对方身上的,而哪些是存在于自己心底的,把爱和恨整合好,他的问题可能就能得到解决。

    那么从认知行为学说的角度来看,这个人可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对方,如何和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发生问题时,他可能因为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引起了他的不良情绪以及不适宜的行为。所有的这些,造成了他在亲密关系中无法和对方好好相处。那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个人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然后,能够觉察到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改变这些相关的信念。通过这些工作,也许他的亲密关系就能得到调整。

    好,我们再重复一遍,就是,理论是我们尝试对世界进行理解,这个理解过程中产生的观念。不同的人理解同一件事的角度不同,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观念。这就是心理咨询理论的本质,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心理咨询理论的主要原因。

    那在这儿,初学者需要注意的有三点内容。

    第一点就是,因为理论不是真理,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就谈不到哪个理论是对的,哪个理论是错的。

    就像对待同一个症状,中医能治好,西医也能治好。那就是中医和西医的理论都是可以用的。你可以说,你相信谁或不相信谁,但是你不相信的那个,并不代表就是错误的。

    自古至今人们不相信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说不相信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圆的,比如说不相信人类能够踏上月球,但后来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发展,这些不相信的东西都已经变为真的了。所以在学习中希望大家先放弃那种认为什么一定是对的,什么一定是错的这种想法,带一种开放的、谦虚的、宽容的心态去学习。

    第二点就是,一种理论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比如在物理学中,20世纪前主要是牛顿力学等经典理论在起作用,然后,20世纪后呢,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牛顿力学这些经典理论对人类生活的进步帮助是很大的,比如汽车的发明。可是根据经典力学这些观念,就研究不出原子弹。原子弹的研发,是根据的现代物理学的理论。

    心理咨询的理论也是这样,在不同的心理问题上,可能都有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的理论。当你是个初学者的时候,你就需要自己先弄清楚,你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比如你是对抑郁焦虑情绪的解决感兴趣,还是对强迫症最感兴趣,是对儿童问题感兴趣,还是对家庭问题感兴趣?确定了你的兴趣领域,再去初步了解一下各个理论对心理问题的大致解释,你看看哪种理论是符合你看世界的观点的,那你就可以先选择那个理论去学习。

    你如果说:不,我一定要找一个最好的理论,一个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理论,那你可能是找不到它的。要想解决所有心理问题,你可能就得多学,然后学好一样再学另一样。

    初学者要注意的第三点是,在咨询实践中,也要考虑来访者和你所学习的咨询理论的相容性。

    比如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的理论,研究的是人的本能冲动,是跟父母之间情感的纠结关系。但是有的来访者是根本不认可这种分析的,那之后你非要逼着他,说你是这样的,你是那样的,会让来访者非常反感。当遇到这种时刻,你如果还是坚持你的观点,认为这是来访者压抑得太厉害了,防御得太厉害了,你拼命地去打破来访者的阻抗,拼命地想让他理解到他的防御是多么的深,他是多么地不能面对现实,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能让他不愿意再来找你。

    如果你能转用更能被他认可的理论去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那如果你只学习了一个流派的理论,这时候可能你就需要转介了,把他介绍到他能够认可的理论学派的咨询师那里去。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强迫来访者。

    3

    理论不仅在咨询中给予咨询师支持,帮助咨询师来理解来访者,理解来访者的问题,在混乱中寻找方向,而且在咨询之外,也可以帮助咨询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成长。

    比如,当一个咨询师在咨询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要跟其他咨询师进行讨论和交流,那这个讨论和交流,也需要用同一种语言来进行。

    同一种语言的意思是什么?比如讨论物理,要用物理范畴内的概念和语言,讨论数学要用数学范畴内的概念和语言,心理咨询的不同理论使得咨询师们在进行工作讨论时,语言得到了统一,在这种统一的框架下,咨询师得以和他人交流,分析自己的案例,得到职业上的支持。

    此外,理论除了给予咨询师帮助之外,也可以给予来访者帮助。我们刚才说的理论是对世界的理解,那来访者之所以有一些问题出现,就是他在对世界的理解方面出问题了,他的内心混乱了。那么通过咨询,可以让他接触乃至接受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借助这个新的理解方式,他的内心能得到梳理和整合,当他离开咨询师之后,他再遇到问题,他也能用这些理论来自己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认知行为治疗中,一个来访者总是有抑郁情绪。那么在心理咨询中,他了解到认知行为的理论是这样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事件引起的,而是由情绪和想法引起的。那么,他接受了这个理论,以后当他一有抑郁情绪的时候,他就会想:我想到了什么。比如他想到:今天我向某某人表白了,他拒绝了我,于是我就想到我是没价值的、不可爱的,整个世界上都不会有人爱我了,然后我就抑郁了。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他一想:某某拒绝了我,那世界上还有其他的ABCD,可能认为我是可爱的。他一个人对我的拒绝,并不能等同于我是不可爱的。可能我在他眼里不可爱,我在别人眼里是可爱的。我的这个想法出问题了,我要纠正这个想法。某某拒绝了我是挺难受的,但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那么他这就是,把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应用于他的生活中了。这能让他在离开咨询师之后,仍然能帮助自己。

    4

    刚才我们说的是理论的多样性。那么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也就是不同理论运用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呢?

    其实各种心理咨询理论的背后,都有着共同实践的基础。书56页,给了一个表格,表格3.1,促进心理变化的非特殊的或共同的因素,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个表格分三大块:来访者的特征、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变化的过程。

    来访者的特征指什么呢?指的是一个有效的咨询,首先需要的是来访者自己积极地寻求帮助,他有苦恼的地方,同时对解决苦恼是有积极的期望的。如果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想做什么改变,那么和他进行咨询,不管你用哪种理论,都是不容易起效果的。实际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硬把孩子拖过来咨询。可是孩子觉得自己没问题,那你就很难跟这个孩子做工作。那这时候,能跟家长做工作吗?如果这个家长认为,我不需要改变,你就对我的孩子做工作就行,那这个家长也不可能做来访者。

    第二块心理咨询师的素质,指的是他对来访者的关心,他对来访者的引导和他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这个表中列出的变化过程中的因素,这部分字数比较多,我们不念了。

    看这个表之后我们就能意识到,心理咨询理论的不同,只是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是说我们谈论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对于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上的多样性,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共同活动的不同侧面,而不必把它们看作根本不同的多种活动。

    就是不管我们是哪种理论,其实我们要做的都是,使来访者理解自己问题的产生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他自己去选择进行怎样的改变。

    自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建立和发展起来,对于心理咨询理论这方面的探讨和争论,一直是没有停息的。有的人就是想把所得理论综合成一个来使用,还有的人认为把不同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会导致混乱。嗯,对于这方面咱们不探讨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书。

    一般大师级的咨询师都是精学了不止一种咨询理论,然后能对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很精确的区分。这需要天赋,也需要练习。大家作为初学者,还是建议先选好一种适合你自己的理论,然后先在这个理论中进行充分的训练。把这个理论做好,然后再做下一个比较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当你没有先熟练的运用好一个理论,就再去学另一个理论,那么有时候你在咨询中面对来访者,可能就会理论在脑子里打架,你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觉得那个好,然后反而觉得无所适从。

    从第四章开始,一直到十一章,书上介绍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和思想,这些理论的介绍我们后面有专门的书目来深入带大家学习,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为了方便我们对这本书后头其他章节的理解呢,我们在文稿中用案例介绍的方式给大家简单呈现一下不同理论的咨询方式,让你先有所体会。希望你会去认真阅读。

    好,我们这一讲就到这里。

    这节课的思考题是:如果你是一名来访者,你怎样看待心理咨询具有多种不同理论流派这件事?你选择咨询师的时候,会在意他的理论流派吗?

    假使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准备踏入心理咨询行业的人,你又怎样看待心理咨询具有多种不同流派这件事?对你来说,你觉得维持一种方法,还是把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好?

    补充阅读:

    第一个案例,属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案例。

    案例中来访者是一名女性,非常有魅力,非常能干,但是她在亲密关系上产生了问题。她跟她的未婚夫年龄相当,关系也还可以,已经同居了一段时间,计划结婚了。但是,她却没有办法稳定于这份关系中,没办法下定决心结婚。那这就跟未婚夫产生矛盾了,为了确定到底是继续在一起还是分手,她就来进行心理咨询。

    那么这位咨询师呢,是位比她大十几岁乃至20多岁的男性咨询师,对她是非常接纳的、欣赏的态度。通过一次次的咨询,她对咨询师叙述问题的方式,以及跟咨询师的情感互动,咨询师对她的了解就越来越加深了。后来随着咨询关系的发展,这位来访者直接对咨询师表白了,说她爱咨询师,她想跟咨询师在一起。

    那么咨询师呢,通过来访者和他的这些互动,了解到来访者在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然后父亲陷入了对妻子的追思之中,对来访者不闻不问。这时候呢,来访父亲的一个朋友到他们家住宿,趁他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和这个小女孩发生了性关系。

    那精神分析会认为,这个小女孩,是爱她的父亲的,希望能够用身体抚慰伤痛的父亲,获得父亲的爱,让父亲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但是,她又在潜意识中知道这是不可以的,是乱伦的。那么她这个希望,是谁可以来满足的呢?就是有一个跟他的父亲相似的,却不必有乱伦的危险的人来完成,也就是他父亲的朋友。

    那她现在跟这个咨询师之间发生的,也是类似的情感,也是要用各种方法去获得一个比她年纪大十几岁的男性的爱和关注。

    那当这个咨询师意识到这些后,如果能用合适的办法,让这个来访者也意识到这些,然后发生改变,这就是在做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就是通过来访者和咨询师互动中,咨询师所体会到的情感,以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互动模式,了解来访者与他人的关系模式、情感模式,探索来访者和他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关系模式背后的原因,然后把这个反馈给来访者,使来访者能够增强对自己的洞察力,作出新的选择。

    那么适合认知行为的案例可能是怎样的呢?

    比如有一位高中生,一到考试前就焦虑,然后因为这个考试的焦虑,影响他的考试成绩,他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那么咨询师呢,可能先给他评定一下他焦虑的程度有几分,然后继续了解,他通常在哪些考试中产生焦虑,总结规律,再去了解这些考试的前后有没有发生什么事?了解当他焦虑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收集了这些想法之后,这位咨询师再陪伴这些来访者,逐一来分析他这些想法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比如说,来访者会觉得,如果这次考不好,那么我就永远落下了,我就考不上好的学校了,我就会找不到好的工作了,我的一切都完了,我的父母会伤心欲绝,我对不起我的父母等等。那么,他担心的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吗?

    通过对这些想法的讨论和分析,来访者可能会一直会意识到,我这次考不好之后,我可以做些什么使我下次能考好?而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担心上的话,我可能就会减少了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这反而是不能帮我解决问题的,是加深我的问题的。

    当来访意识到这些之后,他有目的地去矫正自己的行为,比如当焦虑产生的时候,进行深呼吸,将身体放松下来,然后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这些问题上,而是把注意力有意识地收回来,放在面前要完成的任务上。那么随着这样的认识改变和行为改变,他的焦虑问题就可能逐步得到了解决。

    刚才这两个案例就是来给大家举例说明,根据不同的理论,在咨询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区别。让大家对咨询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对心理咨询中的理论到底是干嘛用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领读心理咨询师】:朱志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壹心理|心理咨询导论第二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hh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