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路不走

见路不走

作者: 我又多活了一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7:52 被阅读114次
    见路不走

    端午回家,只带了一本《初等数论》。老房子还是昏黄的灯光,加上感冒了,头晕晕的,自然没看数论。

    躺在床上,打开企鹅fm听书,突然想搜《天幕红尘》(简称《天》)这本书,结果还真有!要知道作者豆豆的作品《遥远的救世主》(简称《遥》)对我影响太深,以至于看到任何比较厉害的人,都让我联想书中人丁元英。带着期待,端午假期听完了《天》。

    《天》比《遥》的内容更丰富一些。由石油大亨罗家明破产自杀引出他视为大神的叶子农出场。罗曾花50万求叶的一句话,叶送了四个字“见路不走”。正因此,罗家明的妻子为此请叶子农替他们偿还债务,200多万,在90年代初是笔不少的钱。而叶子农在一天的思考后同意承担这份责任,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在两个月内偿还清债务(小说里有方案及运作过程,不剧透哈)。在这过程中,认识了开饭店的老九、明星戴孟岩、留学生方迪。老九、方迪开饭店践行叶子农的“见路不走”,因此两人的成长很大。

    最初听到“见路不走”时,心里不屑,怎么故弄玄虚。然而,整本书看下来,对“见路不走”很是服气。书中对“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经验、教条、固有模式。见路不走不是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而是基于自己的现实条件解决问题。见路不走不是要和人不一样,更不是要和别人一样,与别人一样与否是表象,不需太在意。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结果,这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去创造这些条件,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书中常提到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初中时我最喜欢几何证明题,“因为…所以…则…”环环相套美得很。为什么不能模仿成功人士的成功路径呢?因为成功是结果,由一串事件作用而成,一连串事件就是“因”。哪怕只是找到所有的“因”都不简单,再去模仿这些因的相互作用过程更是不现实。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分析自己当下情况离所需的果还差哪些因,然后朝着结果努力。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故而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办法。

    对于因果的论述,书中有两段让我印象深刻。老九说手擀面就是比机器压的面条好吃,叶子农说:“那我擀面你吃试试?”显然,生手叶子农擀的面条不如机器面好吃。叶子农继续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不在于用手擀,而在于擀面的力度、时间、厚度。”这里大多数人和老九一样,分不清事情的表面和本质,容易把呈现的结果当作原因。

    另一个例子是,老九采取叶子农“见路不走”的思想,科学管理饭店,做面条不再凭经验,而是用科学的手段,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把做面过程程序化,每一步该做成怎样都是有明确的标准,而不是“盐少许”、“文火”这类经验词。当饭店蒸蒸日上时,老九向叶子农报喜,叶子农说:“撞大运叫喜,因果必然叫正常。你撞大运吗?不是,那咱喜个啥。”这话虽然不中听,但确是实话,有因有果。

    最近吴伯凡老师正好在讲因果,收获很多,比如对结果的定义:结果就是一串的事件。谈到归因谬误,有两种:一种是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大量重复情况下,容易误以为是因果关系,比如公鸡打鸣,天就亮了。第二种是容易把导致结果的原因之一当成全部原因,如电灯亮是开关控制的,显然影响电灯的因素很多,如发电站、电闸、线路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影响电灯亮或灭。

    刚巧刘润老师最近也谈到因果关系以及本质与方法论的问题,以下是老师的原话:好产品不是支点,做好产品的流程才是;好员工不是支点,产生好员工的制度才是;好用户不是支点,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弄清楚一件事情成功的本质原因,再用杠杆复制,这不就是老九所做的嘛。手擀面不是支点,做好面的方法才是。

    《天幕红尘》越往后看,越发觉得叶子农说的不就是刘润老师在五商所教授的么?《遥远的救世主》让我知道认识事物的本质,按客观规律做事便能取得不小的成就;《天幕红尘》使我明白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重要性。而查理芒格、褚时健、刘润、吴伯凡,他们无非是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特别朴素道理的人。什么时候起,这些众人皆知的道理竟然能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大概是以前“速成”的成功学看太多了。

    延伸阅读:

    PS:由于我是和别人合订的课,所以复制不了文章的链接,只能看图片了,抱歉啦。虽然长图很影响排版美观,但确实是好文章。

    刘润老师的文章 吴伯凡老师的文章
    吴伯凡老师的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路不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ix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