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班后我哪里也不去。吃完饭就等着7:30的跟抖音上的小刀跳操。80分钟的时间,已经让我大汗淋漓,衣服也湿透了,头发里满是汗水。
休息一会儿,等汗下去冲个澡,身上清清爽爽的,半靠在床上,这会儿便是我最舒服的状态。虽然是平常是我一个人独自生活,但是慢慢地也喜欢上了这种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忽然间发现孤独也挺美好的。
要干什么自己说了算。可以发呆,可以听书,可以睡觉,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很自律的坚持某个时间点干点什么事。
前天无意中刷到一个电视剧的剪辑版短剧《我的阿勒泰》。引起我关注的是开头母女俩的对话:“妈妈,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啥叫有用?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这草原上的树,草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但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不管女儿优不优秀,都是以一种鼓励的,认同的,开放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孩子的。真为女主有这样的妈妈而欣慰。
主人公李文秀,高中都没有毕业就想当作家,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在一次听了一个讲座之后,她在提问环节问教授:“我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哪里写起?……”而教授的回答是:“从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李文秀从餐馆被辞之后回家,跟着妈妈去了夏牧场生活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当中她真的有好好去生活,去恋爱,也有受伤,也让别人受了伤。
我追剧追到第8集,今天无意中又在微信读书上看到了《我的阿勒泰》电子书。看作家李娟的介绍,“阿勒泰的精灵”她以细腻明亮的笔触全景式记录北疆遍地美好闪光的时刻。原生态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日常:开杂货铺,当小裁缝,帮往来牧民车衣裙,去大山深处采野生木耳。
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戈壁、草原、森林、雪山、骏马和牧人,以细腻明亮的文字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场景。
李娟的文字读起来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亲切。仿佛她就是我们自己,仿佛这些西域美景和趣事就是我们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她就是这个世界上另一个我们自己,她带我们走没有走过的路,见我们没有见过的风景。她的眼睛里全是干净,澄澈与坦诚。
看着剧中李文秀,现实中的李娟,最后都成了作家。我想到自己,作家梦反反复复。有时候对于当个作家,是那么的向往,那么的信心百倍。而有时候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写不好,根本就不是当作家的料。
《我的阿勒泰》里那个不满20岁高中没有毕业的小女孩,拿起笔那么坚定的把她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变成文字的时候,我也有一种向往。我也想把我的经历,把我的故事变成文字。
生活在继续,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生活剧的编剧,同时也是这部生活大剧的导演。这部剧该如何写全由自己做主。从生活写起,好好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愿归来还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