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去镇里开会,领回一项任务来,让我们学校出席一个节目,参加我县文化艺术节表演比赛。井店镇是个经济强镇,文化强镇,教育强镇。校长说了这个节目,就是代表井店镇的,必须获奖。
我们西坡小学校长是刘富海,上初中时我教他。他把任务交给了我和李海奎老师。我是教语文的,海奎是教音乐的。他认为我们能完成。
创作一个全县获奖节目,那是不可能的。偌大一个涉县,该有多少竞争对手呀!能数着我们能耐?
富海心里有个打算,就在王金庄梯田文化上打主意,有山区特色。他说让我先起草一个剧本。我哪里会写剧本呀?我说咱去找树梁哥吧。
富海还是有一定套路的。他集中了王金庄各路人才,汇聚在庙角岭饭店。人员有王树梁、王爱定、李江会、曹振荣等。
经过一晚上的讨论已经有了底数。决定让王树梁起草,在等待的时间里。富海一直让我催稿。他说你跟树梁熟,你催他。
物色演员这一天,曹振荣亲自来到学校,从各个年级找演员。有的老师怕耽误学生上课,不愿意出学生。曹世香老师配合得很好。学生演员大部分是他班的。
教师演员安排海奎来演,发现他的道白不过关,我的本地话地道,表演也凑合,安排我扮演老王叔。但我会说不会唱呀,就把海奎的唱段录下来,他唱我张嘴,他在音箱里唱,我在台上张嘴,两个人合成一个人。这个问题解决了。
讲故事安排用普通话,想遍了我们整个沟道,没一个朗读合格的。刘海生老师打开电脑,从网上找了一个播音员,让他把内容给我们朗诵下来,我们出了400块钱。
服装是发动学生把家里拿来的,六七十年代的爷爷奶奶穿的老衣服。
道具大部分是李海奎老师自制的,难度大的找了本地木工。
美术是已退休的老师返回学校帮助完成的。
录音录像由王爱定和他的儿子女儿一家人共同完成。为了避开学校和修高速路的杂音,利用深夜时间录制,和正式拍电影差不多。
拍摄捉蝎子的镜头,把学生带到了山上的梯田里。
做这些工作,都是义务,没人开工资,为了文化竟有一批人甘愿作出奉献。
连彩排到正式比赛和参加十佳少年表彰会演出,去了涉县电视台五次,都是赵国平开客车接送的。国平没要路费,这也是感人的地方。
演出时,镇里好几个校长都去组织领导,生怕演砸了,还行,没演砸。上了前五名。
之后又定为旅发大会压轴节目。又去了一次电视台。
开始要求排练的演出时间是八分钟,后又让压缩到五分钟。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简简单单小节目,看似简单实不简单。比如打炮眼,铁锤打钢钎,好劳力没干过也是打不准的,我们的小同学,经过刻苦练习,打起来和真的一样。
总之,开始认为完不成,最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