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树下的清酒》读书笔记
【关于小黑书】会读《樱花树下的清酒》完全是因为被中信出版社的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一辑)的颜值吸引。十本比巴掌略大的小书,封面封底都是黑色的衬底,白色的文字,极简却并不冷淡,是正正好的仪式感,仿佛捧在上手,即便不翻开阅读,也随时有着进入文字世界的庄重。《樱花树下的清酒》是这一辑的no.8。会首先读它,是因为扉页的这句话:“在孤灯下独坐翻书,与古人相伴,真是乐何如哉!”初一读,一个“乐”字似乎道出了入世的兴致,再一读却有种遗世独立的抽离感,孤灯,独坐,与古人相伴,脑补出的场面真真颇有些怅然。
【关于作者】吉田兼好又称吉田法师(1283-1350)。南北朝时期日本歌人。他精通儒、佛、老庄之学,是有名的歌人。吉田兼好随笔集《徒然草》的书名,按日语的字义讲,是“无聊赖”的意思。这部随笔集也是由互不连属的、长短不一的散文组成。全书共分243段,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公卿、贵族、武士、僧侣、樵夫、赌徒等人物。作者对当时日趋灭亡的贵族命运投以批判的目光,认为这是顺乎“变化之理”。作者还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准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与鸭长明的《方丈记》并称为日本随笔文学中的“双璧”。(源自百度百科)
【关于本书】这本《樱花树下的清酒》应该是《徒然草》的选编,也是长短不一的散文,或写小事,或抒小情,或言小意,但字字读下去,却是映射着人生大命题,讲的是大道理。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译文精妙。短短几十页,译文是否信达雅因碍于没有能力读懂原著不能妄下评断,但译文的简练、细腻、优雅,应该说传递出了原作者洞情明事的精髓,读来既不会拖冗乏味,也不会因篇幅短小而觉隔靴搔痒言不及义,这个恰好的度值得玩味。
二、一语中的。没有多余的铺垫背景,一句话,就说中要害,读起来特别酣畅,很多时候都有“一拍大腿就是这样!”的快感。比如:人生在世,最是贪图名位。实质世上万事皆非,没必要在意,也不值得期盼。成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心中的虚妄,但人都当作实有之相来在意。人生在世,来日方长的想法,是片刻不能有的。留下身后之财,是智者不为的事。凡想于身后留给某人的东西,最好在世的时候就给他......整本书随便一行,都能摘出金句,堪称是现在很多公众号求而不得的范本。
三、不囿人情。全篇其实讲述了很多人情,亲情、爱情、友情......有教你如何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的箴言,也有劝你亲君子远小人的告诫,如果仅仅写这些,这本小书只能算是清口的鸡汤,难免落入了俗套。它真正让我佩叹的,是对自然的敬畏、通透和把自然融入人心的温柔。“万物随四季的更替,各有其不同的情趣。”对于世间花草、时令流转的字字句句,真的是沁人心脾。“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这是令人落泪的句子。是啊,我们可能因亲情的逝去、爱情的背叛、友情的疏离而暗淡无光,但自然万物不会因你的喜怒哀乐停转,它不悲不喜,却一直滋养着你,然后告诉你人生规律该有的样子。“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
年关岁末,诸事皆忙。所幸能不急不躁地读完一本小书,写下一篇并不能算读书笔记的笔记,就用书中话作结:没有完成的东西,保持其没有完成的样子,不仅别具趣味,还有意犹未尽之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