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带五年级五个班的英语课程,因为带的班多,学生多,关于学生的信息也了解的比较多。因为是住宿学校,家长们在外面打工的比较多,与孩子交流的少,普遍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在物质上就比较溺爱,在成长问题上又束手无策。
有个学生刘某某,长得白白净净,眼神里透着机灵,但是学习成绩差的不得了,作业基本上没有完成过。还经常违反班规校规,常常被班主任往办公室请。跟他爸爸反映孩子的问题,爸爸总是说:“我在家是怎么跟你说的,让你在学校好好学习,好好听老师话。怎么就记不住?”回回来也就这几句,但是孩子还是不见有改进。后来,我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爸爸和奶奶把他拉扯大,爸爸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干些卖力气的活,挣钱养家。这样的家庭,孩子再不争气,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出头之日?老师们也可怜他,都想好好教育他,帮助他,但一次次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这个孩子在穿衣、学习用具上从来都是要啥爸爸就给买啥,回回星期天返校都带零花钱(班主任三令五申不让带)。不用说也能想到,这位家长觉得孩子没妈,不想让孩子抬不起头,心里亏欠孩子,就在物质上去弥补,但是,家长不配合老师,又无节制地溺爱孩子,家长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不能从自立自强方面引导孩子,这样导致的最终后果就是把孩子养“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家长舍不得管,老师又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但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不能陪他们一辈子,将来社会这个大熔炉一定会让这样的孩子遍体鳞伤!一定会让孩子尝尽“溺爱”的苦!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1.5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1.5~3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与真爱相对应的是溺爱。这看似是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0~1.5岁期间,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怎么爱几乎都不会犯错。但到了1.5~3岁,他们仍然这样做,甚至直到孩子成人了,他们也仍然一成不变地以这种方式爱他,最终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一本书上说“溺爱常常是强加,也即父母将自已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并将视之为爱。”你给孩子的爱,只是你以为的爱,也许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