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纲——总结反思的方面
1.总的认识——对考试本身及考试目标的认识
2.全程规划——规划中的不科学不合理等方面
3.全程执行——日常备考的松懈懒惰及方法论
4.考前准备——最后考前的安排失当补救不力
5.考场策略——考场上的时间利用与题型取舍
6.其他综述——其他方面与总结综述
总的认识
1. 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是选拔性的技能型考试,非知识型,考察的是对固定题型的解题能力。因此推导出如下两点。
2. 考试带有很强的固定套路,备考路径完全有章可循,只要按照既定备考思路和方法去走,就必会达到目标。
3. 提高解题能力是整场考试的核心目标。准确地说,是“快速的、高正确率的、稳定的”解题能力,快速判断题型,多种方法解题,超稳定发挥。深入地说,是要达到凭直觉力、感悟力做题,有能力硬做,但避免硬做,要能速算,巧算,估算,达到“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境界。
4. 高水平的集中表现,就是成绩的稳定性。这堂考试,对基础能力和实战能力要求非常高,平时模拟考试是什么样,真正考试就是什么样,没有多少考场上侥幸(超常发挥)的空间,不稳定的成绩,就是差的成绩。
6. 必须要在10月份,就要达到临考过线乃至200分的水平,且在11、12月份继续稳定。否则后期压力太大,来不及。
7. 必须要在9月份,对所有知识点,所有真题题型都了如指掌。具体标准为:看到一道真题能知道考什么,是哪一年的;说出哪一年,能够大概知道这一年考了什么;看到一道模拟题,就必须知道类似的真题。要像一个培训老师一样了解考试。
8. 基于上述,再次强调:不能高估临考前的冲刺,也不能低估平时的积累。
全程规划
1. 起步不能太晚,去年就是起步太晚,10月才开始,当时还很自信,结果导致整体的滞后和乱套。
2. 应当在3月就应该起步,但是要做合理的全程安排。这一章内容,就直接说2023年的全程规划。
3. 2023年,总的要分三个阶段。底层铺垫期,真题刷练期,全真模拟期。
4. 3~6月,是底层铺垫期,安排的学习内容是:初等数学奥数(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文化,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报刊阅读,英语写作(书信与社科评论);逻辑直接进入综合推理题练习状态。
5. 7~9月,直接进入真题刷练周期,先刷套卷,再刷题型分类题集。英语作文必须开始写。
6. 10~11月,参加模拟考试,达到200以上水平。同时刷王杰通1600题,社科,幂学,陈剑顿悟精炼等较高难度真题。
7. 12月,临考押题阶段,查缺补漏,攻热点题型。
8. 考后当天晚上就要估分。
备考执行
1. 执行中最大的问题是太满的规划与太弱的执行力,不匹配。规划太满,执行太弱。
2.所以,还是要先考虑规划问题,做长线规划,每天不能太多内容,6月之前,每天两个小时即可;9月之前,每天三个小时即可;后面逐级加码。
3.执行力与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驱动力,一个是意志力。我不缺乏驱动力,意愿;而是意志力薄弱。
4. 通过备考,锤炼自己意志力,提振自己的生活状态,势在必行了。
5. 关于备考环境,优先选择在专业自习室里备考,而不是在家。或者自身达到一个较佳的心流状态,在家也行。达到“心流体验”,全神贯注,超然忘我。
6. 关于备考伙伴,一定要有研友,并密切交流,每天汇报进程,相互督促,不要怕尴尬,要多彼此关心。要大胆采用“费曼学习法”,自己会的,或者不会的,大胆讲出来,讲给别人听,不要怕讲错,不要丢脸,不要担心事后没考好被人笑话。反正现实中谁也不认识谁……
7. 关于备考资料,不要太在意,课程、老师、教材书本这些细枝末节,前期就利用手头已有的资料,准备起来。
8. 关于备考时间段,工作环境以外,其他所有时间,都是备考时间,吃饭,步行,锻炼,坐地铁,睡觉前,都是……注重“刻意练习”,有针对的各个击破,这个不必多强调了。
考前准备
1.其实没什么好总结的,去年整体做的是不错的了。
2.只有一点,英语作文完全依赖考前准备,导致了考前压力无比巨大,最终在这个模块上准备失败,影响全局。
考场策略
1. 相比与真实能力(解题速度、准确度、整体驾驭能力),考场策略也是个次要的问题,2022年考研的总体策略是,给予英语写作模块的时间太少,但也是因为英语能力较弱有关的。因此不作为目前反思总结的重点。
其他及综述
1.群里闲聊耽误了不少备考的时间,2023年以私聊交流为主,不过多参与群聊,杜绝争论。
2.保持身体健康,持续节食减肥,加强体育锻炼。
3. 2月底,完成对2023年全年考研全程规划,及3~5月春季作息时间表。
4. 其他想到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