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一位家境殷实,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在祖辈拼打下来的安逸生活中迷茫挥霍,他每天流连与风月场所,吃喝嫖赌,被供养的生活并未让这年轻人满足或心生感恩,反而折磨着身边每一个人,这样一个“坏透”了的人,他是谁,他要做什么?他并不知道,不会想,也不想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年轻的富贵不知道……
回头看这个家族中的父亲和母亲,这个家族的发展轨迹和变化。曾祖父从无到有,从一把米换成鸡,渐渐的鸡换成鹅,鹅换成羊,到爷爷那代人羊换成牛。可是,这样的家业并没有精神的传递和用心去经营,到了父亲那一辈,牛一样的家业就被父亲挥霍成了羊的样子。母亲是个思想被禁锢而又软弱的人,当父亲混乱和挥霍时,母亲选择了隐忍和放纵,无限的包容,到父亲四十岁,挥霍不动时,才回归了家庭。父亲呢,更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变本加厉,早早儿的就把祖辈奋斗下来的家产挥霍一空,父亲也在巨大的惆怅和悲痛中无奈离世。妻子家珍像极了她的母亲,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只是她深爱着她“坏透了”的丈夫。富贵也在这巨大的失去的痛苦中渐渐清醒过来,他此时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爱他的妻与子的支持和陪伴,这份爱的力量他在痛苦中才感受到了,然后想要养活家人,想要活下去。
然而,命运并未给困苦中的人儿喘息的机会,他在给母亲抓药的途中因为一场冲突被抓去充军,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同样混乱的军营中,富贵再一次经历失去和一次次生死。等到再回到家乡,已经是三年后,母亲没能等到给她抓的药,离开了人世。女儿也在一次高烧中成了聋哑人。经历了战争,饱受饥荒的煎熬,家中正是需要壮劳力挣公分的时候,妻子家珍又病倒了,这让原本就困顿的家庭雪上加霜。可是苦难似乎从未远离过富贵,儿子在一次输血中去世,女儿好容易看到生活的希望,这个家庭有了一丁点喜悦的气氛的时候,女儿难产大出血被死神带走。接着是女婿走了,外孙走了,每一个亲人离他而去,他亲手埋葬每一个骨肉至亲。每一次希望刚刚敲门,绝望就推门而入。
他依然活着,乐观的活着,甚至活的更加慈悲和豁达,他买下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相依为伴,枕下准备好了为自己安排后事的10块钱。富贵的前半生,延续了原生家庭的命运,他对于金钱和物质似乎是无意识的的挥霍,他生命的能量禁锢在那物欲中。物质真的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活着的意义吗?“钱”的本质是中性的,无善无恶。人是需要赋予财富意义的,当财富不再流动,财富的缺少了“善意”,人会被自己所赋予财富的僵死的意义走向毁灭。扯的远一些,教育,要为后代存些什么呢?只是“存钱”吗?人有血、有肉、有感受,还有人性、神性、灵性,只是关注看得见的,人是活不出来的,活不动,活的腐朽。当富贵失去所有后,支持他活下去的,又是什么呢?作者没有说,每个人的生命活法千姿百态,没有标准答案,作者只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那个饱经苦难和沧桑的老人讲完他的故事后,他牵着老牛,在傍晚的夕阳中,从田垄上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泥土,从远处传来老人粗哑和令人感动的歌声:少年游荡,中年想倔藏,老年做和尚……
富贵在苦难中活出了人性中的光芒和力量,活出了一部高尚的精神巨作,每一个阅读他故事的人儿都被照亮了他需要被照亮那部分。活着,活出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