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融投资精选理财投资投资理财
穷人屈服于命运,富人掌控命运!奋斗就能成功?成功人没告诉你这秘密

穷人屈服于命运,富人掌控命运!奋斗就能成功?成功人没告诉你这秘密

作者: 投资博弈论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0:27 被阅读20次

成功靠什么?很多成功人士会说是奋斗。

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一则实验。

在美国,有一名体育老师在百米赛跑之前曾经做了一项调查。

他让这些来自不同阶层和家庭背景的青年学生,如果他所列出的条件的,每符合一个条件就向前迈出两步,不符合的则原地不动。

1,父母婚姻从你诞生持续至今;

2,成长过程中有父亲形象;

3,接受过私人教育;

4,请过家教;

5,从不担心手机欠费;

6,从不担心帮爸妈省钱;

7,从不担心下一顿饭;

8,因体育成绩优秀而免学费。

等他宣布完这8项条件,这些原本在同一起跑线的青年,已经出现了很大差距。

他对这些赢在起跑线的人说: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跟你们的努力无关,跟你们的任何决定都无关,都是你们的父母所带来的。

接下来,一声哨响之后的百米赛跑,尽管来自有钱家庭的很多孩子已经赢在起跑线,但是仍然险些被黑人青年超越。

这个实验的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了一个事实:人生的竞争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人是带着先天巨大优势混迹人生的。

胜利出线的成果,有时候的确与能力大小无关,可能在起点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或许可以称作起点优势。

2

当然,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类似于家庭出身这种先决条件,成功人士是不会告诉你的。

他们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互联网大佬Jack马,现在几乎已经成长为善煲各类鸡汤的教父级人物,他会告诉你成功源自于胸怀、眼光和实力等等。

提起马云的青年时代,都被描述成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多次高考失败的青年,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最后从老师蜕变成了商界精英。

但是没有人告诉你,这个中考考了两次才考上一个破中学,高考考了三次才上专科的典型学渣,居然能在大学四年中当了3年学生会主席,还当了2年杭州市学联主席。

杭州可是有浙大这样的名校的,北京市学联主席基本被清华北大包揽,你能想象一个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碾压清华北大学子,当上学联主席吗?

更没有人告诉你,1997年马云如何拿到外经贸部的offer,又如何帮助外经贸部等建立网站拿到第一桶金,更依靠着外经贸部的关系,联系上了高盛以及雅虎的杨致远,为早期阿里带来关键性融资。

这都是因为他父亲的帮助,马云的父亲马来法,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如果你觉得这个职位也没多大,那就错了,曾经叱咤风云的赵本山也只在辽宁曲协混了个副主席。

另一位自称来自普通家庭的马化腾,经常拿创业初期自己冒充女性聊QQ拉拢用户来爆料创业艰辛,问题是QQ用户那么多,马先生能一次冒充2000个女性同时聊天吗?这显然不是他成功的关键。

实际上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李嘉诚的老乡,国有上市公司盐田港集团的董事。盐田港区码头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眼红的码头,双方于1993年达成了合作。

在腾讯1999年濒临死亡的时候,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的香港盈科数码投了腾讯几百万美金,这是马化腾的救命钱。

互联网大佬二马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3

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起点优势,不仅在于资源和人脉,人生的选择和机遇也大相径庭。

大清同治九年前后,有两个青年读书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他们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广东;湖南的年轻人读书一塌糊涂,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而广东的这个年轻人读书特别优异,科举道路一帆风顺。

照常理来看,广东的这个年轻人的前途应该远比湖南人更远大,以后更有作为。

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同治九年,这位湖南人还是默默无闻,一年后这位广东人就考上了状元。

在他们人生谢幕的时候,湖南的年轻人成了著名的外交家、二品高官,后来名留青史;而广东的年轻人却默默无闻,最终只是六七品小官,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

这位湖南青年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而广东青年则是同治十年的科举状元梁耀枢,出生于普通家庭,很小就死了爹妈,在堂兄接济下才勉强完成学业。

曾纪泽由于考科举屡试不中,就改学西学,并在父亲的荫庇下,成为候补官员,后来涉足外交,终于成为晚晴著名的外交家。

而梁耀枢虽然学习刻苦、高中状元,却一直在各地做学政主管科举考试,后来又进入翰林院做皇帝的讲师,以及在詹事府辅佐太子,终其一生也没有扬名立万。

学霸和学渣的不同命运,就在于原生家庭给了他们不同的命运选择维度和广度,论学识和努力,梁耀枢完胜曾纪泽,但是通往成功曾纪泽有多种选择,而梁耀枢则只有一条路可走。

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其实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赛跑实验:原生家庭不同,就会处在不同的起点;原生家庭的资源、人脉,决定了你的人生辅助动力和道路选择,也决定了你的奋斗基数和出路宽窄。

有的人之所以成功,其实是天生的,恰如85后江苏首富严昊所说,“总结我的人生就三个字——生得好”。

听起来是不是很丧,不错,人生就是这样。

但是,只要你足够奋斗、足够聪慧,也并非没有超车的可能,比如在后天的学习上更加刻苦有功,在奋斗的路上更加严以律己。

相信命运而不屈服于命运,不要在所谓成功人士面前自卑,他们有的真的只是命好而已,如果你命不够好,就去奋斗出自己的灿烂人生吧,不然还能怎样?

       “唉,上天注定了我就是一穷命,这一辈子也没啥指望了。”

       “为了发财致富,我琢磨了许多办法,也尝试了好几次,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看来这辈子是与财富无缘了,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

       稍加留意,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经常充斥着诸如此类的话语,很多人因为出身贫寒或者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打击,而早早地向命运低头,自甘平庸。

       很显然,这样的人都是典型的宿命论者,他们认为自己的命运都是上天早已注定好的,不可改写。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心甘情愿地被命运安排,却从未想过主动出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改变命运。

       如果再稍加观察,你会找到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发出此类哀叹的人往往都混迹在穷人的行列,难有出头之日。

       造成这一规律的原因当然不可能是“老天爷”他老人家的安排,归根结底是人们自身的问题,因为轻易屈服于命运,这种人注定会在“财富追逐之路”上败下阵来,贴着“穷人”的标签继续度日。

       对此,富人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坚信命可改,运可造,一切皆有可能,自己的命运全凭自己来缔造掌控。

       中国台湾的著名实业家王永庆曾说过:“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悲,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最终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来自外界的操纵,也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出于对自身的把握和掌控。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市一个贫困家庭,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

       11岁那年,正逢中国战乱,李嘉诚随父母到香港避难,一家人寄居在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家中。然而祸不单行,没过多久,李嘉诚的父亲(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因劳累过度不幸感染上肺病而撒手人寰。

       父亲的离世使全家人都陷入了难以名状的悲痛之中,尤其对于李嘉诚的母亲来说,这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家中唯一的希望已经不在,未来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李嘉诚并没有因为家里的悲惨遭遇而向命运屈服,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并且不依赖他人的救济,身为长子的他决定辍学,毅然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李嘉诚最开始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倒茶扫地的小学徒。在这里,他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两年后,19岁的李嘉诚到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由于业       绩出色,李嘉诚第二年就晋升为部门经理,不久后又被提升为公司总经理。

       在这段“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克服现实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挫折,不断丰富自己的商业知识, 结交各界朋友,为自己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0年夏天,22岁的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长江塑胶厂”。1957年开始生产塑料花,到1964年,李嘉诚就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长江塑胶厂随之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因此获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美誉。此后,李嘉诚又抓住时机涉足塑料玩具、房地产等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华人首富”。

       面对贫寒的出身和遭遇不幸的经历,很多意志薄弱的人会认为是造化弄人,命中注定如此,从而提前缴械投降,最终一生都无法摆脱穷人的命运。而李嘉诚却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并没有任由贫穷摆布,他总是努力寻求脱贫致富的方法,最终成为了“亚洲首富”。

       穷人相信自己被命运掌控,因此屈服于命运,听天由命,而富人则相信命运由自己来创造,所以他们会努力掌控命运。

       现实生活中,像李嘉诚这样不屈服于命运,懂得把握掌控命运的富人不在少数,比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如家”的创办者季琦、新思想的创始人周文强等等。他们的事迹无不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难题的最好解决者。只要不屈服于命运,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脱贫致富,并且为之努力奋斗,财富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 财富语录 ★★★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所不同的是,穷人屈服于命运,甘愿做听任命运摆布的“傀儡”;而富人则懂得珍惜它,把握它,知道如何在与命运的博弈中成就自己,获取财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人屈服于命运,富人掌控命运!奋斗就能成功?成功人没告诉你这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us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