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82482/e7627d0bb4b6b9b1.jpg)
一、 学习就是挑战天性
‑反复阅读可能是白费力气,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自己似乎已经记住的错觉
元认知:你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
元认知偏差:1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 2会使用一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
‑如何给知识打结
检索:挑战自己记忆的过程、学习需要挑战
二、后刻意练习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产生短期记忆
‑间隔练习有奇效
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也就是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所以在我们出现了一些遗忘以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学习的工序
1.编码:把你看到的东西在心里编码,形成潜在的心里标准
2.巩固:形成深刻的心理表征,不需要认真思考,直接就能做出来的生理性反应
3.检索:给记忆打绳结
‑欲学新知,先忘旧事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良性的干扰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放下无法克服的困难
三、当心大脑中的“系统一”(直觉)
记忆扭曲会干扰学习
判断学习程度的好方法:实践和测验,尽量模拟真实环境
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四、给学习者的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通过检索,考试)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
4学会构建概念,深刻理解这个东西叫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5学习迁移,迁移到生活中,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五、智商不是绝对值,是相对值
分析型(学习能力—考试)、创新型、实践型
‑智商测试,优先采用动态测试,测试完智商测试后,告诉你哪些指标还可以进步,进步方向方法。
六、小结
‑学习策略:1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2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 3安排不同类型的练习
‑给教师的建议:解释学习的过程,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创造合意困难(合适的困难),和学生分享教学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