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
比赛结束后乐乐趴在晚餐的桌上把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各看了三遍,一点点指出失误可能扣分的点给我看。比赛结束后对着视频回顾技能点、比赛规则。这就是复盘的雏形。
认真复盘,是任何一项工作、比赛,甚至于是一段生活最后最重要的果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6843/2f3293b9edac0083.jpg)
(题外话: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三思而后行”,而他们没有告诉过我如何思考。同一个问题,我用同样的思考回路反复琢磨,然后不断做出同样的抉择。如何思考,比具备“三思而后行”的理念更重要。就复盘这件事来说,我也同样缺乏相关的方法论。本文算是一篇小结,后续再认真学习复盘这门技术。)
比赛无法重来
“妈妈,我知道了。很多事不能重来一次,错过就是错过了。比赛是这样,长大也是这样。”这算是意外的惊喜吧。不到七岁的娃通过一次比赛有这么深刻的领悟。
原来一早收到教练发来的成绩单:总分第一、扣分也第一,总成绩第四。若是按照以往的规则,就是二等奖。家长、教练对这个成绩都很满意。当我把结果告诉乐乐的时候,他说:“果然是扣很多分吧。妈妈,如果可以再跳一次就好了。”是的,扣分跟乐乐有重大的关系:两次踩线、一次站立不稳。
其实我是不知道比赛不能踩线的,这些失误都是看视频的过程中儿子讲解给我听的。
比赛不能重来,我能做的只是把孩子搂进怀里,摸摸头。孩子在我怀里处理好沮丧、懊悔的情绪,说出本文开头那一句充满哲理的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6843/ff538554864e49ec.jpg)
比赛带来成长
暑假期间受到教练的邀请参加轮舞比赛,9月开始训练,每周五、六、日外出其他训练点集训,周三在院子里正常训练也改为专训轮舞动作。通过备赛、比赛乐乐获得许多成长。
享受过程
两个月的时间赶地铁外出训练、周三独自加训,为安排训练调整了阅读时间、作业时间。很多个周末乐乐都是早餐后抓紧时间写半小时作业就去打球,中午抓紧时间阅读、午睡,醒来就得去训练。
两个月的时间我陪着他觉得辛苦,而他多次主动找教练讨论自己的个人动作,力求露脸。来回的路上都谈论舞蹈的动作,乐在其中。
通过这次比赛,乐乐学会了享受过程,全程都没想过要赢,而是关注每一次训练的变化。需要坚持的往往都是错误的;重视过程往往也能有个不错的结果。
团队合作
比赛的规则要求每个队伍的人数是5—10人,原本选定6个小朋友参加比赛,后因为比赛项目冲突有一位小朋友退出,只要再有1个人出现意外情况不能参加比赛整个队伍就得取消比赛。
在训练过程中有一位队友感冒缺席训练,乐乐每天都祈祷全体健康,能顺利参加比赛。
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团体是一个整体,要关注、关心自己的队友。
在整个舞蹈的中间有一个乐乐独自完成的动作,其他小朋友等待他完成之后接着推进。儿子每次都很小心,非常担心整个动作出错,一旦出错整个队伍的节奏就会被打乱。他第一次感受责任重大,不能因为自己而拖累大家。
自发复盘
比赛后乐乐反复查看比赛视频,重点看不稳、摔跤、踩线。事后跟教练沟通我才知道原来踩线确实扣分,还扣得很严重。乐乐很懊悔,第四名与第一名只差了三分,若是他少踩线也许就拿到第一名了。这种对队友的愧疚更加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坑过队友哪儿来的团队精神。比赛有遗憾没关系,修整几日制定计划,为明年再战打好基础。
这次比赛的收获在乐乐生活、学习、其他训练中都有用。生活是联动的孩子的能力在各个领域不断迁移,引导他多多复盘不断进步。
意外的惊喜
比赛前儿子问如果拿奖是否能帮他庆祝,我曾答应比赛结束都好好庆祝无论是否拿奖。真的拿奖回来孩子反而因为自己失误太多拖累导致整个团队只拿到第四名而忐忑,小心翼翼问还能庆祝吗?
从头到尾儿子都没有找我要奖励,而是要庆祝。这不是一个词汇的变化,是意识的变化。奖励是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为父母争光而要求的鼓励。而庆祝是为自己争气,拿到理想的成绩想跟父母一起分享。
等了儿子三年,终于等到我自己的选择负责,尊重自己的努力,不太看父母脸色的孩子。惊喜也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