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次读这一章节了,记得第一次读时虽然当时觉的很好,可是过后却又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次再读,却另有一番感受。
本书的第一章是关于"有效教学框架"。有效教学才能创造有效课堂,我想这是每个老师所追求和向往的吧!因为它会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最佳场所。那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干国祥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框架的理念。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组在综合多门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经过反复提炼、修改、实践确定出的一个"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这样的框架它要实现的是一个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力。它的框架主体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从上可见,"有效教学框架"其实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研课过程,它将教学过程细化成了若干的步骤。从具体的表述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框架是科学的,是否有效,我想还应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设计并实施教学。只有对学生有效的,我们才可以说教学是有效的。所以"学的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或者教学框架是否有效的标准。
也正是这些阅读让我有了一点点收获,如下:
一、怎样解读教材?
我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教材的方法就是,自己先把文章自读几遍,然后在心里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感受文章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教参进而把内容给规范化和自己所认为的完美化。但是真正的对如何解读教材其实一直是懵懵懂懂的。
在《怎样解读教材》一篇中,干老师指出: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就是说,仅文本解读,也依然包括有"进得去"的正确阅读,和"出得来"的对文本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分析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以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细读这两段文字,显然文本解读是一种"深入功夫",而教材解读得考虑对学生的"输出功夫"。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既得有文本解读的能力,又要有教材解读的本领。文本解读是读者读出一定的意义,是对文本一种再创造,它最终还是应该回到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确定。我理解为它还是应该为教材解读服务的,毕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仅仅是展开课程的一个凭据。教材解读应该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样来看教材解读是教学实施的一个原点。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它是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课堂的统帅和号令,也是检测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把"尺子"。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清晰也可测的。
关于目标,新课程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交融互进的,孤立的目标应该是不存在的。
现在回想下自己的课堂,前两个目标应该说是走的可以的,但对于第三个目标好像总是不够的扎实,以后要多加注意。
班级作业这方面,为了方面管理主要利用小组群。在一周的开始会发出本周需要挑战的作业,然后利用组长和自己的力量对于作业情况进行督促,如果发现问题还会及时提醒孩子订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