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2月起到现在,每天至少写一篇文章,已经将近有七年了,写写生活、写写感悟、聊聊人生,偶尔也出一些影评游记、爱情小说,心情差的时候可能简单记录一笔,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洋洋洒洒上万字,不管怎么样,每天记录上那么一笔,在以后的日子里,回顾生命中曾经的一天,可以有迹可循。
从数量上来看,今天这一篇正好是第3000篇,从分类上看,已经有超过60个不同标签了,有些时候不知怎么分类,甚至两三篇文章做一个分类。
看到简书上一个专题,叫“谈写作”,看到那么多大谈写作技巧、如何坚持,甚至自己如何牛逼把自己吹到天上的人,我觉得,有点变了味。
谈写作,我想,应该先谈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中有着自己的理解。说起谈人生、谈理想,很多人可能会一笑而过,毕竟是一个相当扯蛋的话题。人生有什么意义呢?人,该是有多么的渺小,不说古代那根本不值钱的命,即便现在人权社会,全世界这么庞大的人口,要是每个人生都有意义,那世界将改变的不可想象。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即便有能力撼动世界格局的伟人,终究不过成为黄土,根据现代生物学理论,生物的繁衍,压根不会有什么转世投胎的可能,也就是说,一旦死去,生命终结,即使精神长存人世间,人本身再也不会跳出来了。
于是,在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史书,在科技还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以写书的形式记录下某些人、某些事儿。而能进入史书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生命一结束,也无所谓意义了。
作为一个小人物,身处于这个信息相对发达的年代,或许死后,在什么地方能留下我的名字,也或许现代意义上的大人物,很快会被其他人物所取代。我没有太大的抱负,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但是对于自己,我负责到底。
于是,我的内心萌发出这样一种想法,以自己为史官,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历史,或许记下那天干了什么,或许记下那天有什么想法,以一种不限形式的方式每天写篇日记,而我的每一天都是我人生史书的其中一页。
我不知道,这样一本书能有多大的意义,或许根本不可能出版,或许没有读者。但我乐此不彼。
有一天,我听说了一个叫柳比歇夫的人,有人为他出了一本书叫着《奇特的一生》,这个人的人生当真奇特,记录了五六十年的日记,从不间断,而记录的内容也极度乏味,都是什么时间,干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这样的内容。我想,如果有个现代软件可以实现这样的记录,柳比歇夫一定爱不释手。而柳比歇夫也确实做了很多事,由于这样的记录,似乎得到了比别人多的多的时间,而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也流传下来,令众生受益。可以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可以复制的人生,柳比歇夫这奇特的一生是最容易复制的。
读了《奇特的一生》之后,我的世界观差点被颠覆,我津津乐道的几年的每日一篇比起大神来,根本不堪。
也正是这样一番激励,倒更加增加了我的自信,连续写个几十年日记,应该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此后,不管工作再忙,再困再累,我都会记下这一笔,随着习惯的养成,效率倒也提高不少,一般十五分左右就能出篇完整的文章了。
有朋友会疑惑,每天都写,能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写么?该不会每天都是流水账吧?因为习惯写作的缘故,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每天遇上些可以讨论的小问题,我都会记在心里,有空的时候可以发表一篇感受。在有些日子不出大门一步,似乎什么新鲜事物都没有接受,这样的日子,我会想起储备着的小议题议论议论。现在的手机都很方便,随时随地可以把灵光一闪想到的话题记录下来。我的储备很多,够一两月用的,甚至现在把我独囚个几个月,只要有台电脑,或者纸笔,我都不会觉得太无聊,我还有好多议题可以写呢。
也有朋友疑惑,真的是每天都在写么?不会生病,不会high过头么?难道大学毕业散伙饭那天晚上,还有心情静下来写一写么?我不是柳比歇夫,离他的境界还差得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记录关键词,只要一得空,就会补上。
快乐,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我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不觉得是负担,哪天真的让我放弃,我会很不舍。某年某月某日,我失恋了,那天晚上,那之后的几个晚上,我发现比失恋更让我痛苦的事情是让我放弃写日记的习惯。
为热爱,也为自己,热爱我的生活,写自己的历史,这是我写作的初衷,我从未放弃。
某年某月某日,当我的身体已不足以支撑参加任何活动,等到那时,我会对身边的老家伙们说,看,这就是我的一生,也有苦有累,有笑有甜,也曾留下遗憾,也曾实现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