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卡。
今晚读《从“雪中送灰”说起》。
文章从一则课堂小故事说起,一位老师在教《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为课文分了层,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这一切都做完以后,让学生读读这一段,读到“雪中送炭”,时,学生它读成“雪中送灰”,且一连错了三次。于是引发了作者的反思:
一,国家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语文,主要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沉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语文得靠读、背。拥有了还得会用。学习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即“拥有”和“运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朱作仁教授说:“语文就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任务——悟其意,悟其理,悟其情。
语文教学离开了熟读精思,离开了感悟,就什么都没有了。
学语文是为了“文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过程。而“文化”学生,只能在读中“文化”,老师的讲解、点拨、激励,只能起“催化”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四三二一”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他把“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把“课文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
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朗读,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只字未提分段,概括段意。
二,理性的说教有没有用?
语文教学忌“标签化”。
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卢梭
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的意思是读进去。“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言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化”。
儿童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教然后知困,知困而后自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