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遍世界》(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57

《走遍世界》(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57

作者: 黄筑开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2:53 被阅读0次

    秘鲁有两大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马丘比丘和纳斯卡大地画。

    库斯科古城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海拔3416米的东安第斯山脉丰饶的山谷中。这里气候宜人,崇山峻岭和葱郁的林木围绕在城市的四周。因而又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

    马丘比丘

    到达库斯科后,我们没有浏览这座古城。导游对我们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去马丘比丘。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山下的热水镇至少还有五小时的车程,为了明天有充足的时间在马丘比丘游玩,返回库斯科又不至于很晚,所以我们今天要赶到热水镇,晚上住在那里。当我听说马丘比丘是山顶上的城市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爬山。如果真是这样,我是爬不上去的。领队对我说,从热水镇到马丘比丘有公路上山,车行30分钟,到达后,也爬不了多远了。他的这番话才使我落下心来。我原来就听说,北美是玛雅文化,南美是印加文化,现在来到秘鲁,再是如何艰难,都得去看看。热水镇是马丘比丘山脚下的小镇,也叫马丘比丘镇),距马丘比丘6公里,步行前往马丘比丘要转山,需要1.5-2小时。由于这里是进入马丘比丘的必经之地,所以早已变成了观光客大本营,餐厅住宿很多,设施齐全,价格比库斯科要贵一些,但不会贵得离谱。另外,热水镇还有有泡温泉的地方,不过大多都是露天的,有的时候会很冷。

    经过热水镇,我们没有停留,直接上山。在我看来,热水镇的人流量很大,旅馆很多,餐馆也很多。那些背着双肩包的游客川流不息在街上晃荡。路边有不少卖小吃的,这里的玉米特别大,颗粒有姆指甲这么大,还夹杂着各种颜色。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马丘比丘停车场。从停车场上山,尽管有相当的路程,我想,慢慢爬吧,爬到哪里算哪里,不勉强自己。走走歇歇,我居然也爬上山来。

    马丘比丘是秘鲁一个著名的印加帝国遗迹,位于库斯科西北75公里,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在克丘亚语中,马丘比丘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建于约公元1500年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马丘比丘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马丘比丘

    在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它可以使有恐高症的人头晕。要消除高原反应,人们可以嚼古柯叶或一种有香味的、多项功效超过青霉素的野草。

    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

    考古发现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座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石块间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按照考古学家的划分,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神圣区、南边的通俗区、祭司和贵族区(居住区)。在神圣区里献给最伟大的太阳神,在居住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这里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个缓坡上。智者们的住宅有红色的墙,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在主城堡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还有雕刻。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接缝的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if !supportNestedAnchors][endif]

    基于保护历史遗迹的原因,马丘比丘每天限制2500人次的入场。但是那个著名的可以俯瞰整个马丘比丘遗迹的瓦纳比丘峰的票就非常难买到了,因为每天限制了400人次的门票。马丘比丘的门票都是要实名登记购买的,好在我们的门票都由领队一手包办了。参观完马丘比丘印加帝国遗址后,我们返回库斯科。

    下一个节目,就是参观纳斯卡地画。我们从库斯科出发,一直向西,向大平洋驶去。汽车在干旱的沙岩柏油路上行驶,景色极为枯燥。沿途没有绿化,树木都难见几株,偶尔看见,也是污垢满树没有生气。穿过了一段沙岩山后,看见一片小平原,种着葡萄、蔬菜,才使我的心情有些好转。此时,车也到了纳斯卡小镇。

    纳斯卡大地画,在皮斯科纳斯卡小镇里。自从1939年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博士夫妇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统飞行,偶尔的一次低头就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他们被涂画在纳斯卡沙漠上的,看起来像是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的降落位置几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条长线的尾端!过了一会,我们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保罗·科索科夫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了巨大的动物形体,这使得那些图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只46米长的细腰蜘蛛,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108米的卷尾猴,一只188米的蜥蜴,50多米大的蜂鸟、一只122米的兀鹫,一个巨大的蜡烛台在俯视着大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4年12月14日决定将这一遗迹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据考古学家研究,大地画产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500—公元500年,绵延50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画。这些地画是画在寸草不留,人迹罕见的荒漠里,在灰暗的砂砾岩上以线条勾勒出的图形。其实从高空。据说有一德国女数学家玛丽亚、莱希为此贡献了她毕生的时间与精力,直到她95岁高龄逝世前,还心系着地画的破解。然而人脑的局限总是无法探明宇宙的深奥,人是永远不能胜天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世界级谜团,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纳斯卡地画

    倒是小镇因地画而名扬四海,给当地也带来一笔不非的收入。纳斯卡小镇地广人少,其路边和镇上民房与我们刚进利马老城郊区的房子一样,一层半或二层半,有的连砖也没有直接将钢筋露裸在外,看上去一律都是半拉子工程。后来才知道,原来秘鲁政府规定,未竣工的房屋不用缴纳房产税,难怪进入秘鲁,满眼都是这种半拉子工程民房。这也使我联想到埃及开罗,那里的房屋也是半拉子工程,那里也有这样的规定。我想,如果中国政府也有这样的规定,中国的民房会不会也是这样。再一想,中国政府不会这样愚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会有办法对付的。即便是核桃,也要挤出水来。

    纳斯卡的机场叫马丽亚.莱切飞机场。机场楼是一排平屋,装修简单,功能到位。为平衡小飞机,上机前需称体重,然后根据不同体重安排相应机位。我运气好,坐在副驾英语翻译后面,我们这架飞机一共12个。由于语言关系,上机前导游已交待好“暗号”,“上机后,女翻译开始说话,说明已到了纳斯卡大地画上空,大家就可看大地画了。

    在飞机上看到的所谓线条,在地面上是条条深在10—15cm沟壑。因为图形太大,所以只能用小飞机从高空中才能看清全貌。飞机在上空飞了近一小左右总算听到了前面翻译的声音,机上有一张飞行游览线路图,美女翻译会根据图中标明的观看顺序指给大家看的。先后顺序为“鲸鱼、三角形、梯形、太空人、猴子、狗、神鹰、蜘蛛、蜂鸟、塘鹅、鹦鹉、手、树共13处。机长每到一处先是右舷让右边游客看,然后再绕体一圈左舷让左边游客看。然而因飞机噪声过大,再加颠簸和风的呼呼声,因此每到一处拍摄都是匆匆忙忙,虽然能看清楚地上画面,但等拍摄了又对不准,拍摄只能一闪而过。拍摄慢一点,技术差一点就拍不好。我虽然坐的位置比较好,但动作慢,拍摄又不行,所以大地画没拍好。不过从整体上看这些大地画还是相当完整的,在空中除了看到大地画外,地面上其它深浅不同的灰岩及光秃秃的山脊也是相当漂亮的。

    纳斯卡地画 纳斯卡地画 纳斯卡地画

    1940年,雷施成为发现纳斯卡巨画的保罗·科索科博士的助手,并于1946年左右开始着手绘制纳斯卡的图案,这项工作直到保罗·科索科1948年离开后仍然持续着。雷施基于她对纳斯卡巨画图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套理论:她认为图案的线条是天上星图在地上的投射,通过这个投射在地上的星图,巨画的创作人一方面可以用来观察天文周期,以确定历法;二来亦可通过星图来向上天崇拜。雷施在《沙漠之谜》一书中解释了她的巨画理论,并将著书所得用于参与维护沙漠遗址的活动,以及聘请保卫和助手。雷施一直从事保护纳斯卡巨画遗迹的工作,这花费了她大部分的财产。1993年雷施获得大十字级荣誉勋章,隔年成为秘鲁公民。1998年6月8日,雷施因病在利马逝世。她在纳斯卡附近下葬,并得到了官方的荣誉纪念,其故居则改为博物馆至今。

    参观完纳斯卡大地画以后,我们赶回利马,车程6个小时。至此,秘鲁最精华的旅游项目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将在利马市区参观,这样的参观,我知道意义不会很大。

    今天游览了利马,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利马还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城市。圣马丁广场和武器广场是利马市的标志性景点。

    圣马丁广场以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将军命名,于1921年为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修建。广场中央矗立着圣马丁将军纪念碑。头顶小羊驼的帕特里亚女神像。据说,女神头上原来是要放火焰皇冠,因为语言问题,负责实施的工匠理解成了美洲羊鸵。

    圣马丁是阿根廷将军、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统帅、阿根廷国父。他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与西蒙·玻利瓦尔一道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被视为国家英雄。

    西蒙·玻利瓦尔,1783年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他一生征战和指挥了472次战役,最终率领爱国起义军推翻了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先后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和秘鲁等地。他被拉美民众尊称为“解放者”。1825年,秘鲁国会授予玻利瓦尔“终身总统”的荣誉和“秘鲁国父”的称号。

    圣马丁广场

    接下来我们去武器广场,就在圣马丁广场的旁边。

    据说起名为武器广场,是因为经常在广场上举行武器的展览,此时所有的民众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武器而得名。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秘鲁武器广场的大教堂非常有名,据说是整个拉美最大的教堂。11点半左右总统府管乐队开始演奏,雄壮的乐曲声和请愿的呼喊声遥相呼应,成了一景。

    武器广场

    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厅和大教堂,这里又是庆祝重要节日的活动场所,因而这里见证了秘鲁政治生活中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1821年,圣马丁将军就是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的。

    16、17世纪,广场也曾被当作斗牛场和宗教裁判所执行死刑的地方。广场中央设一个焚尸炉,焚烧被判了死刑的人,后被废除。1650年在焚尸炉原址上建了一个青铜喷泉,保存至今。现在这座喷泉水花飞溅,雾气蒙蒙,使广场显得格外有生气。利马大教堂建于1625年,典型的西班牙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设计者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家弗朗西斯科·贝塞拉。现存建筑是1904年大地震后的建筑,是巴洛克、哥特、罗马式建筑的混和体。

    这次南美旅行,我记住了玛瑙斯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记住了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山天梯教堂,记住了伊瓜苏的瀑布,记住了阿根廷的火地岛和莫雷诺大冰川,记住了智利的复活节岛,记住了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和纳斯卡巨画。明天凌晨01:04我们要乘坐美国航空公司AA988航班,经美国达拉斯,飞回北京。

    南美的旅行结束了,这是我花时最长,距离最远,最为劳累的旅行,好在我坚持下来了。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旅行,我要永远永远与旅行再见了。我要把我狂野的心情收拾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呆在贵阳,呆在家里,治病、透析,享受家中平淡休闲的生活,哪儿也不去了。

    闲下来的日子,我可以躺在阳台上的摇椅上回忆。在我的身边,是绿色的植物和开放的花朵,还有轻拂的微风。我回忆周游世界的经历,回忆旅途中的乐趣。另外,我还要把这些写出来,使它成为一本书,书名就叫《走遍世界》。

    在我人生的最后十年,我过得很充实,我走遍了贵州,完成了两本书,《人文水西黔西》《贵州器具》;我走遍了中国,完成了《走遍中国》一书;我还走遍了世界,完成了《走遍世界》一书。另外,我还画了不少画,写了四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我可以毫无遗憾地享受人生最美好的夕阳,直到我离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遍世界》(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5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e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