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诗云:
闲敲棋子桃花动,
月水藻荇自纵横。
对影三人云中行,
潭清琴韵伴泉涌。
01.
我上小学时,七十年代,小学基本上没有课业负担,是大把的时间都是闲。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到同学家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看别人家里的小人书,或者是夹鞋样子的老书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的老书,有《高玉宝》《三国演义》《红旗谱》等,遇到什么看什么,还往往是文言文的繁体字的《西游记》等,也往往磕磕绊绊地读。就着别人家的小煤油灯,往往进入故事里,真畅快呀。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便向别人承读完,不敢懈怠,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到应还书的时候,尽量按时还。书,虽非借不能读也;可也有句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能。但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大的事件。
知青点上的知青们对我读书很是高兴。许军这些知青们现在很高兴。从不同的渠道他们知道了很多进步知青陆续可以返城就业,也敏锐地预测到可能要恢复高考了。他们正为返城活动,有空闲的时候就忙着翻看找来的高中学习内容。恰好许军摸着我的头说:“正是少年读书时。我们这里的书你可心地借阅,我们也没时间看了。”这一下子被我挖掘到书的富矿了。
在七十年代剩下的书大部分也就是红色经典类的小说以及传统章回小说,所以从他们知青点借阅来的也大部分是这些。
于是从小学四年开始大量阅读中外红色经典,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红旗谱》《红岩》《高玉宝》《西藏天路》以及《北宋杨家将》《呼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西游记》之类,读《高玉宝》《三国演义》时,那书是繁体字,当开始有很大阻力,看到后来根据上下文猜读也就有个八九不离十,看得多了,文言文与繁体字的识别力与理解力大有提高,现在的比较深的文言文和繁体字的功底是那时打下的。那半夜鸡叫故事中对周扒皮的恨和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叹服浸润到我的骨髓里。那时也就形成了某些气度和家国情怀。
一天,我的父亲买来三大本全套《西游记》,一进门,我的父亲高高地举着,高声对我说:“国子,看我给我带什么来。“我急忙闪到我的父亲身边,一看蓝色封面,鎏金大字写着“西游记”,我惊呼一声:”哇,《西游记》,真好。“
抢过来,放在鼻子下一闻,崭新的带着淡淡的墨香,用手轻轻抚摸,那封面厚实有绸缎的光滑细腻,轻轻打开扉页,竟然带着精美的带着插图,往后翻,后面四五页都有,连看另两本,都 是如此。我把书紧紧搂在怀里,在地上连转了三圈,跳起来搂着老爸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脆声声地响亮”啪“地响了一下,高兴地说:”谢谢大大。“
母亲正在厨房地擀面条,扎撒着带面的手也来看,眼里贮满笑意,笑声说:”我看把孩子高兴的。“我的父亲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说:”拿去看去吧。“从此一有空闲我就抱着《西游记》看。晚上青灯挑亮,我在西屋的砖房里我的小卧室里。
七十年代盖砖房,那可是我村里头拔头两三份,我父亲与母亲扎笼,喂养牲口,勤劳肯干,很快成了村里的能人,是村里的富户。于是就有小瑞二十多的小瑞来学扎笼,外面两间是装修成的水泥面,雪白的墙壁映着他们坐着扎笼的背影。
我蜷在被窝里,随着书中的情节或喜或忧,沉浸在那空灵梦幻的童话神奇境界里,走进那跌宕起伏的情节里。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忘记自己身在卧室还是在书中山荒漠洞穴,还是宫阙仙府,神仙鬼怪世态万象在眼前纷至沓来交织成如梦如幻让我迷醉的境界。有时读到东方发白不忍心释卷……这段读书时光是真正的走入书中不想出来。
再后来,我在我的卧室来了一个室友,有胖二。后来恼恨他借阅我的父亲为我买的《西游记》及《林海雪原》等书不归还,与他断交。后有明明,随着我屋里也多了很多的书,有从四叔铁道兵退伍带回来的,有借的。里又陆续地读了很多的书。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02.
现在我要做个闲人了。闲人人不用装,套用一句话叫:“闲人本天成,雅者偶得之。”闲人的喜好也是闲的。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吹点闲牛,扯点闲天,娱点俗乐。
我对人生的全部想法是:“只求有意思,不求有意境。”闲人眼界不远,心愿不大,志趣不多,格调不高。
春天里,我闲暇时往往到我家楼后的花园,花树下的曲廊下好荫凉,那热烈的的白色的阳光,原使我有点燥热,走在曲廊上,便感觉到有些沁人心脾,便找了一个干净的木椅坐下小憩。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树筛下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也静静地享受着那生命带来的愉悦,在花架下,恰如插着一本书,顺手拿来,静静地翻阅,潜心来读,饮了一口绿茶,闻着淡淡的花香,凉爽的风吹来,好不惬意。
读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抚花树以远观,看云卷舒飘扬,阳光尽情的渲泄。然后收回目光看花园里的景色,也真怡人。
花园有几百亩的面积,用石栏围着,成四方形。中间布以曲折花径。用绿芭的万年青隔成了四个景区。
东南角的是一片翠绿的竹子,叶长条的翠绿欲滴,那竹节劲挺。还有几棵花椒树,顶着有点黑绿的花椒。
西南角是几颗花树,石榴花羞妒石榴裙,开着那红艳艳的花,挂满了枝头,还有那浓郁的梨树,原先的一树纯白的梨花已变成了花肥,供出了一树累累的小梨儿,手指头肚子那么大,毛茸茸的,青青的,我摘了一个,放在嘴里,硬涩得有点发苦。还有几棵相思红的枫,在风中摇曳着那浓浓的思念。
东北面是一樱桃树,红红的樱桃挂满枝头,还有那低低长着的无花果树,叶子翠绿浓厚,小小的无花果刚挂果儿,长得满树都是。
那西北角有棵桃树,却没有挂果,叶打了卷了,却被其余的花树遮掩着害羞地蜷缩起来。那花树上不时地有些蝴蝶在起舞。在这四区间,用曲折花径相连,花径中间有两处宽阔的空间,摆设石桌石凳,桌子上画以棋盘,上面是浓郁的花树,洒下了浓浓的荫凉。
我赏着满树花,不由低吟:“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叶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我遐想中醉在每种花的神韵里。
花园下的花树下却有着很多厚实的苋菜,是一道味美的野菜。我便弯身来挖,听着花园里的虫唱,花开林静,我挖了好些,轻拭了一下脸的汗,手捧野菜,拿一枝花儿回家了。
我品赏着花儿,想着,花是天地灵秀所钟,美的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得其中情趣。
慢下来,做个闲人,享受世间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也很好的。我愿意做个闲人!小时候与现在,做个闲人都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