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巷子的原创文章
刘震云的《手机》里说:“手机,原来是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们挺自由的,有了它,人就成了风筝,别怪手机,是人的事。”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下这个时代又何不是如此呢。我相信能量守恒的定律,当智能手机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一定也在失去着。舒适便利的背后也有危险。许多人深陷其中浑然不知,有一部分人在挣扎,当然也还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清醒而独立。科技的进步是必然,但我希望它没有席卷走你身上的好习惯,吞噬掉你和亲人的相处时间,扼杀了在生活中因为麻烦而产生的乐趣。
在2003年冯小刚拍了电影《手机》,由葛优,张国立,徐帆,范冰冰等出演。在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那么的便利,只是满足了移动通讯的功能。电影中两个经典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张国立扮演的费墨把兜里的手机往沙发上一扔:“近,太近了,近得人喘不过气。”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近了,还快了,是太快也太浮躁了。
朋友圈这个载体又让我们更近了,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却很清楚对方的生活状态。我们同样也被朋友圈圈养着,是好奇心还是习惯让我们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在大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过度了解他人的生活,专注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便好。
从大家爱分享生活的各种美好亦或琐碎,到现在的小心翼翼的转变。越多的人,发朋友圈的频率越来越少。微信朋友圈这个情绪小出口,碰上了在中国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它把亲人,朋友,同事都聚集在一个圈子里,以至于随心的说上那么一句,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也正式因为如此,发个朋友圈变得复杂了。首先我们需要把好友分组,以内容来判断要屏蔽掉哪一类的好友。很多人添加成功一个好友的时候,总是先翻看对方的朋友圈,我们总以此判断他的品味,性格,特点。我讨厌这样粗略定夺一个人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需要神秘感的。这般的一丝不挂,总觉得赤裸的可怕。
以至于后来,有很多人写文章教大家朋友圈要怎么打理,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再后来,朋友圈推出了近三天,半年,全部可见的三种选择。从我自己的喜好与角度,觉得这样挺好。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么几个时刻,想要彻底的消失,不希望别人轻易的找到自己。想要挣脱这个过度便利的时代。想要为了见一个在意的人,而赶很远的路,想要每次相逢都无比感恩。而现在的我们,因为便利的视频通话,期盼越来越少,好像连珍惜的心也就不再那么的强烈。
现在的公众号,微博,各种新闻app都在瓜分我们的注意力和宝贵的时间,喂养着闲暇时候的我们。一些自媒体人绞尽脑汁的想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文案。记得余秋雨讲过,自己在探寻文化遗址的时候,离开了文明世界半年,和一位传媒的老板要一起在车上待十几个小时。余秋雨说这么长的时间,刚好让对方跟他讲讲这半年发生了哪些事情。传媒的老板,讲世界用了10分钟,讲中国的事情用了5分钟。所以余秋雨最后说,这半年我是赚的。
太多的信息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每天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很多垃圾的文字被创造出来,人们是刷不完信息的。患拖延症的人,也是前所未有爆炸式的增长。智能手机,包括现在的自媒体都太善于利用人性当中弱点了,导致我们被这强大的触屏浪潮吃得死死的。
生活中上班时间里大部分人是可以克制的,因为我们要挣钱养活自己。但在下班后我们是不是都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了,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的时间刷手机吗?我们可能好久都没有用心的去做家务了,也可能牺牲掉了自己无数的睡眠时间,亦或者好久都没有好好的和家人促膝长谈一番。
还有的就是当下大热的各种外卖,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助长了多少的惰性,让我们错失了多少因为自己做饭带来的健康和乐趣。而住在宿舍的大学生,很多商家为了给顾客更优质的服务,还会送上宿舍楼。那种一到饭点,外卖敲打宿舍门的声音此起彼伏,圈养的画面感超强。我想那些还逃课的学生,四肢是不是都退化了。
现在的晚睡族也是爆炸式的增长。即使知道晚睡有损健康,但是不到那个损坏你身体的病痛真正到来,你依旧很难控制自己,放下手机,早点入睡。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会珍惜,不见棺材不落泪。
在《手机》的电影中,葛优扮演的严守一,每天揣着电话和情人通话约会,撒着各种谎。但他的奶奶病危的那天,却因为和女友赌气把手机放在家中没有带出门,错过见自己奶奶的最后一面。在葬礼上,严守一把手机扔进了火里。自此不再用手机,甚至有些惧怕手机。我们与这个世界没有价值的事情紧密的联系着,却单单错过最重要的人。电影中这是讽刺,现实中就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撒贝宁也曾讲过一件事情,在自己母亲过世后,他想在微信翻翻母亲的语音,但是惊讶的发现一条都没有。我们可能都觉得父母亲总是转发链接给我们,特别的烦。通常是一些安全,饮食各方面的提醒,我们总是在人前调侃这件事情,似乎炫耀着父母对自己的爱,又表现出无奈的嘴脸。
我想说,请珍惜。这些都是父母关心我们的方式,他们担心我们的安危,担心我们是不是总睡不足,担心我们吃的东西没有营养等等。这些絮叨和总给你一些提醒的转载中都是父母的爱。不要对此全然不回应,即使当下没空,你也可以回复,待会有空的时候会看,顺便表达一下对父母的谢意或者爱。我们对陌生人总是热情,对亲人总是无所谓或者忽略。
我们都恃无恐,因为那些人永远不会走丢,妥妥的躺在通讯录里,这种心里的舒适与安全感也让我们轻易的忘记在生命中重要的人。其实很多人即使就在身边又能怎样?还不是视而不见,专心致志玩弄自己的手机。
强大的触屏文化在圈养我们:吃饭有外卖,出行有滴滴,纸质书被摈弃,被各种无聊的娱乐节目消耗。触屏的世界很舒服美好,各种感官的愉悦都可以轻易被满足。最后,你不断的退化,没有自己的思考力,被主流文化奴役着。而到时候,你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你的意识思想早已被控制,使你浑然不觉。你以为的舒服,最后都是陷阱。
智慧的光依旧来自那一本本厚厚的书,虽然会有些枯燥难啃,但至少,它能让你清楚的保有你自己。你不会在这股温柔舒适的触屏文化中,溃不成军。
所以,如果你否定此偏文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我都会很开心,至少,你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文字由巷子原创
图片来自Louise Bourgeois
转载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