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别把幸福看简单了,功成名就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

别把幸福看简单了,功成名就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

作者: 微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7:02 被阅读47次

    微思考

    为什么人与人的幸福公式会千差万别?

    为什么大人所认为的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搬家对于孩子很可能意味着“动荡不安”?

    为什么穿越剧现在会如此盛行?

    为什么功成名就不过是幸福的副产品?

    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原文解读

    央视曾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就是随机地询问受访者“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略显宽泛、又有些突兀,于是曾引来网友们的嘲弄。然而不得不说,大多数人虽然有过幸福感,但却极少思考究竟什么是幸福?它的来源是什么?它怎样持续?又和我们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关系?提到幸福,我们多数情况下会把它简单的等同于快乐。但不同的是,快乐只是一种心态,而幸福则是一种状态。那么究竟怎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相信我们都听过这个段子,一个人问“幸福是什么?”,另一个人回答道,“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从这一回答,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对于幸福,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幸福不过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这虽然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进一步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做商人,有些人喜欢做研究,有些人喜欢写作,而有些人喜欢表演呢?难道我们就只能将其解释为命运使然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本溯源,看看形形色色的幸福背后,是否隐藏了某种共同的源代码。

    我们知道,婴儿在刚出生时是不幸福的,否则绝不会哭着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婴儿之所以哭着出生,是源于他们对突然脱离母体那种温暖、稳定、给养充足环境的一种恐惧和不适应。当新出生的婴儿被置于襁褓之中,或者被紧紧的抱在妈妈怀中的时候,他们会有回到母体子宫的类似感觉,于是便能安心、幸福的睡去。后来,即使婴儿长大成人,拥抱还是能带给人极大的安全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母体感的模糊记忆。

    幸福的基础是回忆

    不仅仅是母体感,对于童年的很多回忆都可能是我们一生幸福的基础。比如,在味觉方面,能让我们眷恋的味道不见得是什么世界名厨的手艺,而往往不过是“童年的味道”。在迪斯尼动画片《料理鼠王》中就有这样的一幕,当苛刻美食家用挑剔的舌头品尝着雷米的烹饪作品时,他瞬间便热泪盈眶,因为那道看似稀松平常的菜肴充满了童年妈妈烹饪的味道。

    其他能够吸引我们的、或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我们共鸣的也往往与童年的回忆有关。比如喜欢的自然环境、热衷的居住环境、习惯的家庭氛围、欣赏的音乐、某些爱好等。如果我们现在正处于幸福的状态之中,很可能是我们正处在和童年好多方面极为相似的环境之中。假设我们感到不幸,最大的可能是我们现在的状态和童年相去甚远。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童年回忆,所以不同的人才会对幸福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

    幸福的方法是回归

    人潮汹涌的春运、落叶归根的冲动,反应的都是对童年回忆的眷恋。但拥有某些稳定的回忆总归是幸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可能再也难以拥有像前人一样的深刻回忆,而对他们来说,长大成人之后便有可能再难找到深刻的幸福。

    在如今大城市生活的孩子们,很可能在幼年时便不断地经历搬家的过程,即使是住在同一地方,也难免每天目睹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于是刚刚要建立起来的回忆雏形便被瞬间打破,不得不重新开始建造,而这样的过程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对于大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然而对于孩子,这样的生活却意味着“动荡不安”,因为他们从没机会建立熟悉的生活环境、单纯的玩伴关系和可持续的打闹经历,留下的只有四分五裂的记忆碎片。

    为什么如今盛行的穿越剧在前几辈人的眼里显得荒谬至极?就是因为喜欢穿越剧的这一代人大多是在不稳定的记忆中成长起来的。这种记忆的不稳定就如同剧中的不断穿越一样,荒唐却无比熟悉、混乱却非常真实。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代人的幸福感该如何建立?也许我的回答是悲观的,那就是恐怕无法建立,心灵永远在漂泊,当然这可能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

    幸福的副产品是功成名就

    “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虽然灵感很重要,但愿意为之付出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想在任何方面有所成就,都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并且经常的情况是,“熟能生巧”的“笨功夫”要比我们经常更为眷顾的、充满了神秘主义的所谓“天才”重要得多。职业棋手一生对几万盘棋的理解,相对于AlphaGo数十亿盘棋的积累和学习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于是全部职业棋手的集体沦陷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我们每个人能够专注和投入的领域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经常的情况是,我们并非不想勤奋,而是没法勤奋。有时,我们可能清清楚楚地知道专研于某个领域能够获得的成就和价值,但就是没法沉静下来专研。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而是缺乏这些方面的定力。而是否在某个方面能有足够的定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童年的记忆,或者更准确点说,是取决于他能否在从事此方面的工作时感到舒服和幸福。

    我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人能否取得成功其实与命运紧密相关,而这里的命运是指自己最为幸福和舒适的状态与所处社会环境的一个契合度。”举例来说,一个作家是否能在现世被认可取决于写作所能带给他的幸福感的强度,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写作的认同度。后者当然关乎无人能左右的命运,比如,即使是当今最受推崇的足球运动员如果早生4、5百年的话可能会一无是处。而前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回忆,比如,青年音乐家能耐得住寂寞地一遍遍练琴往往和童年时候留下的幸福感有关;作家之所以能耐心写作也经常是因为幼年时喜欢幻想或者热衷于文字的表达;杰出的工程师面对枯燥的技术难题仍然能耐心排查很可能和幼年充满幸福感的动手经历有关。简而言之,功成名就的底层原因除了幸运之外,往往是幸福状态的一种延伸和持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直被反复强调了,因为只有在喜欢做的事情里,人才是幸福的,才可能坚持下去,也才有超群出众的机会。

    可是假如没有喜欢做的事可怎么办呢?那才是最大的悲剧,也正是上一部分提到的最严重的事情。

    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生活可能会带给我们成年人无与伦比的兴奋感和刺激感,但我们千万别忽视了它可能给我们下一代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已经为人父母,那么就该给下一代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至少在1-6岁的幼年时期应当如此。同时,如果能帮他们建立充满幸福感的某种爱好,像是读书、写字、听音乐、下棋等,那也很可能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把幸福看简单了,功成名就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g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