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吟诗韵,寻诗情,探诗教

吟诗韵,寻诗情,探诗教

作者: 司冰新 | 来源:发表于2021-04-18 16:14 被阅读0次

        芳菲四月,春意正浓。4月16号晚,王芳小语名师工作室的全体老师准时相约“课改中国行”的公益直播平台,共同学习“统编教材下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文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理解”的重要使命,也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重要载体。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成为摆在师生面前需要共同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今晚,来自深圳福田区的教研员白皛老师从统编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统编教材古诗词创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他的讲座。

       一、统编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

       首先,白老师出示了统编教材里关于古诗词选篇、分类、朝代、诗人等方面统计的数据:在小学统编教材中,古诗词总量是112首诗,其中课文教授62首古诗,日积月累和课后链接是50首诗。每个年级的分布情况:一年级13首,二年级14首,三年级18首,四年级18首,五年级22首,六年级27首。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古诗的学习和积累量都是足逐渐递增的。在整个统编教材里,从所选诗人的诗作朝代统计中能够看到唐朝选的诗歌最多,占了62首,宋朝34首,大量的诗词都集中在唐宋,教材也是把最经典的内容带给学生。关于诗歌题材,七绝占比最大,共64首,占总量的一半以上,然后是五绝16首,所以在小学主要还是以绝句为主要学习内容。关于诗人,李白最多共9首诗,其次是苏轼、王维6首,白居易5首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整体的认识,我们就发现哪些诗人选篇比较多,我们可能就需要侧重于把相关的诗歌关联起来,甚至是把诗人的相关生平故事,诗歌的背景更能够串联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怎么样更好的把诗词教给学生?白老师在分享古诗词的教学建议前说出了他对当下古诗词教学的思考:学生逐渐失去对古诗词阅读的兴趣。学生离开了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任务,不会主动学习古诗词,孩子回到家里会主动阅读小说、童话、漫画、科幻、儿童杂志等等,但是他们很少会主动在没有任务驱动的情况下拿起古诗文来来阅读。另外,从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五大能力中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就全国而言,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人数占比是最少的,这五大能力里边最弱的就是一项古诗文诵读能力,能反映出来我们的教学确实是存在问题的。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运用能力、体悟和鉴赏能力,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学究竟哪出问题了呢?白老师指出现在很多教师基本上采用的五步教学法:释题、读诗、理解、悟情、拓展。这种古诗词教学法最大的问题表现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古诗词都可以去用它来完成一首诗的教学,而且,无论是离别诗、思乡诗、怀古诗、写景诗,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教。白老师认为当下我们诗歌教学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为了积累和理解而学习。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懂、积累时,那孩子必然感受不到这个诗歌美在何处;第二,学习的方式过于理性。诗是感性的产物,我们中国诗最大的特征是抒情性;第三,诗歌不能和孩子的生活和情感联结。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往往不能和孩子的生活和情感进行链接。这些诗就是为了考试,跟我的当下未来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那么,统编教材如何教好古诗词呢?白老师依据课标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要求展开论述。在教材三个学段中,第一学段是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是一种非常感性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声音、表情、丰富的视觉、听觉等氛围的营造当中去学习,让学生去体会、联想、感受,而不是讲解、分析和理解。第二学段领悟内容,领悟是体会了解,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学段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体味,体会、寻味,就是反复咀嚼,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而且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有知识能够有所表达。能够明显看到三个学段在课标当中是有明显的差距。接着,白老师列出了各年级古诗文的课后习题,每个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都一目了然。白老师通过列出课后习题的一些关键词,把统编教材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分为以下几点:积累、诵读、想象、理解、体会、感悟、鉴赏。其中,诵读、想象、体会、感悟这四点是小学教教授古诗词最需要注意的,最应该做到的。

       基于对整个教材的了解,以及教材规定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们怎么去落实好古诗词教学呢?白老师倡导:一、学好古诗词,从读开始。当前古诗词课堂就存在读得不够、读法不对、形式单一等问题。我们要在文意涵咏上下功夫,注重主旨基调、篇章结构、重点字词。二、在读中去想象。白老师以《江南春》为例示范,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故事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补充事物的具体特点,把诗中静态的景物变成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古诗的画面和意境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三、从感悟走向表达。不要让学生去翻译,可以把古诗化新诗,基于对故事的理解,学生用新诗还原古诗的情感。

       三、统编教材古诗词创意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诗教目标的确定,目标一般有:积累理解、文化认知、人格教育,审美熏陶、语言鉴赏,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白老师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思乡探究诗人为何离家、《秋思》——从思乡探究诗人为何不归家,这两首诗为例展示以人格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白老师设计问题:王维为何十五岁离家?根据资料补充学生理解王维为实现少年壮志而离家。《秋思》中,张籍写的家书会是什么内容?通过资料补充,学生了解张籍当时所处在安史之乱,看到的国家危难、民不聊生时,想要改变国家现状,实现自己为国效忠的理想而选择不归家。通过这两首诗主题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儒士的情怀、古人身上的品质。接着,白老师又以《离别组诗》——从意象中体悟情感、《十五夜望月》——从情感中感知文化,这两首诗为例展示意象、文化为目标的设计。《离别组诗》理解意象是事物被诗人融入了某种情感,如:月、柳、亭、酒、山、水、舟等等,都代表“离别”的意象。《十五夜望月》与现代歌《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歌词任选两句都可以衔接自如、意思通顺,正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传递,千年没有变化,正如李白诗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顾人。”最后,白老师又以《己亥杂诗》——从资料中感受爱国情怀、《塞下曲》——从身份中明悟文人志向,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方法。从以上六首十在教学时都出示了许多补充资料,白老师说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补充资料要选择最佳内容、最佳时机,以达到最佳效果。

       学习古诗文作品,最重要的是领会古代仁人志士的丰富深邃的情和意,感受文学艺术之美妙,同时从这些精华中窥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白老师两个小时的讲座,值得我们反复去回味,用心去领悟,相信全体工作室成员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深刻的思考,学无止境,我们一起努力前行!

相关文章

  • 吟诗韵,寻诗情,探诗教

    芳菲四月,春意正浓。4月16号晚,王芳小语名师工作室的全体老师准时相约“课改中国行”的公益直播平台,共同学...

  • 五绝·秋

    秋风高八度,秋雨满千寻。 秋夜星无数,秋诗韵浅吟。

  • 登高多意兴,绝顶独峥嵘

    元夕学诗感怀 为学经年矣,诗情苦觅寻。 夜空花竞放,陋室我孤吟。 吟赏前贤句,生成本性音。 阿谁解真趣?桂魄证痴心...

  • 诗吟腊月

    诗吟腊月 常乐人生 灯照寒窗听夜风, 独吟残雪受穷冬。 冰月入窗诗韵来, 淡墨扑香钟更声。 莫嫌浅文飞...

  • 年少时的情诗62|桃树下

    诗/木易枯茙 我家屋后有一棵桃树 枝杈像延伸的思绪 向四周延展向四周寻探 寻探远方我的新娘何处 寻探我蜜一般的爱之...

  • 楹联诗钟、七唱“春燕”〈外一首〉

    楹联诗钟、七唱“春燕” 文/两个黄鹂 (1) 春风绿叶诗情画 燕子青枝笑语香 (2) 探春入社梅为主 画燕谈诗韵有...

  • 纪念太白诗社群英会一一七律一一平水韵

    赞太白诗社一一七律一一一平水韵一一一太白诗楼诗韵画,诗花酿酒醉仙家。墨飞金句吟星斗,笔落雄文咏晚霞。才子黃山相聚会...

  • 紫薇花

    紫薇花 七律 雨后游园一径深,紫薇亭阁细君寻。 暮吟淮水诵诗韵,晓看堂燕弹玉琴。 花蕊芳香...

  • Ⅱ诗韵、一词,一诗吟Ⅱ月夜吟

    几度客舍月如银 拈韵幽思泪吻衿 迢递关山秦岭路 近乡情怯游子吟 望月浅吟寄幽思 寂寥夤夜雨泪滴 天涯浪迹春秋逝 云...

  • ‖诗韵、一词,一诗吟‖小吟

    夤夜苍穹皓月升 小楼落寞饮孤灯 百花娇艳无心赏 只盼寒香佐一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吟诗韵,寻诗情,探诗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lv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