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优课讲完了,有些失落,有些遗憾。
分析教材、学生、对手
回想这次讲课,虽然说准备时间并不短。但是,准备期间的状态并不佳,中间夹杂了断奶,所以五一假期没实质性进展。另外,对于这次讲课,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一开始有些焦虑----主要是心里觉得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了,一定要好好表现。再是,感觉对手很强大。但是,在认真分析之后,我发现自己也不是没有优势的。虽然自己经验有限,但是有活力、敢创新,在使用电脑、制作课件方面可能更有优势。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了解学生,不知道他们熟悉哪些人物。虽然这一课What does he look like学生很熟悉,也会有话说。但是,知识点单一,而且容易混淆have/has跟is/are的用法;所以在生成拓展时也不易扩展出去。再是,有些人物的特点不是那么突出,所以不容易描述。(但是后来想明白了,这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描述人物外貌,并不是非得确定一个人是胖还是瘦。)总之,本节课可以创新的地方不多,不容易出彩。
分析自己
关于试课,经验太少,不知道试什么、怎么试。我这次试课,就是领着学生读了读单词,但是通过讲课部分学生还是读得不对、不熟。在教学流程、环节方面,我是用汉语跟学生描述了应该去做什么,但是上课用英语去描述时,发现学生反应不过来。所以,再试课时,是不是要用英语去描述。所以,在试课方面还是需要多研究。
分析教学设计
就教学设计而言,由于自己的压力太大,一直想着要“一定要讲完”,所以思维被束缚住了。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些简单,导致练习不够充分。然后虽然自己想过怎么样才能够在“同课异构”中出彩-----想到了设计更新颖、有趣的活动,更精美的课件,但是重头戏都放在了后面,前面过于机械化-----一开始的视频,正如自己的担心一般,直接都揭题了,还用导入吗?而且这个视频信息量太大,用做导入,没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压力;导入:用课本的主情景图导入,情景有了,但是设计的问题太多,浪费时间太多,也没有巧妙的导入到新课里。新授环节也是自己的老毛病了,形式过于单一、无趣,所以考虑到是优质课评选,还是要形式多样化,更加趣味化。
总之,前半段(20分钟)里,并没有很出彩的地方,所以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一开始有些沉闷,也导致了一开始没有抓住评委的眼球。这是最大的失误。另外,前半段的设计,不够精简,没有设计时间,所以更谈不上时间掌控,导致后面精彩的地方也没有出彩。
关于吃透教材,自我感觉理解的还可以,兼顾了小学学习过的内容,也融合进了相应的活动里,生成拓展出去了,但是展现的时机还要再思考。在一开始设计了头脑风暴,回顾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意在为以后生成做铺垫。但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有种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看不见真容的感觉。所以,娟姐说的,先课本新授完了之后,再头脑风暴拓展出去,先课本再课外的思路,挺好的。最后的《感动中国》,可以改为一个人知道答案,其他几个人来猜,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要让学生练习描述更多的人物。
赵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新授环节chant,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同时活跃了气氛。另外,她设计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学生练习充分。尹老师的自我画像的导入,自然顺畅。
总之,由小学到初中,不单单是知识难度的加深,有太多东西要思考、要学习。要多听课,多思考,要养成听完课后,自己及时点评、反思的习惯,重新设计;最后最为重要的是,要多接触年轻人,多向年轻人学习。
加油!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你就脱颖而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