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夏季,也是我儿童时代。每年夏收,学校里都要放15天夏忙假,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三夏”工作。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生产队那金黄色的麦子,像波浪般的起伏,太阳高照下的社员们,挥舞镰刀,飞快地收获着喜悦和丰收,然后用架子车把麦子运回生产队的麦场上,磊的像一座座高山,等候艳阳天,套起牲口或者用打麦机碾打。
我作为小学生,便是在回村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运完麦子的地里,捡拾落在地上的麦穗。由于原始手工割麦,麦茬还是不整齐,一不小心,就会被锋利的麦秆茬子碰出血来,要拾满一笼子麦穗,手指头总要被麦茬戳破的,有时还会流血不止。我记得,在拾麦穗前,要把瓶子灌满凉水,以备在地里渴时喝,开始在地里找麦穗多的地方先去拾,大家“一字型”排开然,齐刷刷从麦地这头向那头捡拾,眼尖手快,十分麻利,然后一一仔细的去把捡拾过的麦地梳理一遍。按照队长要求“颗粒归仓”,不给地里落下一粒麦子。老师也在后边检查是否把麦穗拾干净了。
麦穗装满了笼子,队长派人给我们过称,每斤麦穗在3分钱左右。我们就这样每天都去拾麦穗,到开学时,还能挣到一笔买纸和笔以及墨汁的钱,当时可积极啦,也很有兴趣的。有的同学为了增加重量,偷偷的给里边放土块和石头,或者喷洒水,想多挣钱,想来,那个时候那样做,也是没有其他恶意的。我负责为同学们记录每天拾麦穗的重量,有的同学让我给他多记一斤,我坚持不做。拾多少是多少,从小怎么要学会作假呢。由于我认真,不随便给同学涂改重量,队长还会给我多奖励两块钱呢!
儿童时期的拾麦穗虽然远离了我,但是,那些场面一直在我心里出现,在那艰苦年代,我们拾麦穗,不仅仅是拾回了简朴,也拾回了节约粮食的好传统,更拾回了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坚定了热爱生活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