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必武舍身炸碉堡”引发的思考(杂文)
闲言碎语话评卷(上)
写下这个题目,你绝对大吃一惊:董必武炸碉堡,还舍身?可事实就是这般无奈。这是闻名全国的教育大市HG市某次高二语文调研考试时的一道语言运用题。题目要求仿照某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集体)”颁奖词,从下列黄冈市名人(名人略)中选取一人写一段话。于是,就有学生脑洞大开,爆出了董必武在解放战争中舍身炸碉堡的笑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作为将军县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看到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我心中五味杂陈,真不知该感叹这是教育不幸,还是教师的悲哀。
这些九零后(末)出生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啦?是我们的孩子天生营养不良,还是我们的父母疏于启蒙?是身边的环境诱使这些孩子只顾沉溺于手机刷屏和光怪陆离的网络虚拟,还是我们的老师只知道忙于试题考卷而疏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虽说无知者无畏,但这样的答案也太无知得离谱,无畏得令人咋舌;虽说上帝允许青年人犯错误,但这样的错误(估计是一时犯昏,把董存瑞和董必武俩八杆子打不着的本家搞混淆了)也太小儿科了。更何况革命前辈董老还是我们老区人民引为骄傲的同乡啊!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诸如此类的爆料也绝不是个例。从近年我省高考作文评卷情况看,前景亦不容乐观。以前各地高考作文中类似的大同小异的爆料仍屡现试卷,逗得评卷老师捧腹大笑,现顺手抄录几则——
甲、司马迁在被多次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乙、许多人取得成就前遭受了重重磨难:屈原曾经遭受宫刑,史铁生残废后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丙、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丁、鲁迅在“四人帮”攻击他的时候,拿起手里的笔反抗,最后坚强地牺牲了……
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
已、我国中科院院士郭沫若,拒绝了美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
取笑这些爆料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毕竟这也不是老师们的光彩。但这些作文中暴露出的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领域的愚昧无知,让我们不得 不回过头来去检点我们高唱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改革的这首老歌,究竟是哪个音符唱跑了调;也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领域所存在的“真空地带”和“亚真空地带”——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框架的构建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职责之一。它包括对学生的人生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念、意志品质、人文情怀、识美审美等非智力因素的教化感化和培养熏染。然而严峻而可悲的现实是,迫于层层级级的升学硬指标的压力,学生成天埋头于试卷资料,老师整年紧盯着分数名次。教师早已丧失了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的心境,学生早已失去了接受人文精神熏染的教养。哪管他司马迁宫了几次?哪管他原子弹是谁造出来的?哪管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是鲁迅说的还是他二大爷说的?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让人无奈和忧虑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高层教育部门的重视。近几年全国多次大面积铺开的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和CCTV多个频道打造的诗词大会、朗读者栏目,也许就是一个信号。但业内人士和一线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改革能否逐步拉动今后高考体制的改革?笔者认为,在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功利诱惑无孔不入的时代,如果“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体制不改,要想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学生缺失的“精神钙质”补全补足,落实好素质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何况,教育事业绝对不是某个家庭的私事,更不是扔给学校的“一锤子买卖”。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走出“人文精神培养的真空地带”,毋庸置疑,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艰巨的使命,但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警觉和大力扶持协助。
近几年来,专家学者坐客央视百家讲坛,兴讲国学精粹,“国学热”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听众也由最初的以中老年为主流的群体而扩大到大批青少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力有利的举措。另一方面,我们的青少年更要有一种迫切而强烈的民族觉醒意识、民族自豪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应有责任面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美丽丰盈的文化精华,多投入些亲近挚爱的激情,而不是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冷眼旁观,以避免再犯一些类似的低级错误。毕竟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
但愿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垂垂老矣,问起我们的子孙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文化史的时候,他们能够像每一个英国人谈论他们的威廉·莎士比亚,德国人谈论他们的歌德,俄罗斯人谈论他们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滔滔不绝,虔诚自信,优雅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