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清凉台上话清凉

清凉台上话清凉

作者: 灵长木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15:15 被阅读0次

    当我第一次看到文殊菩萨十大愿之一:“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於我,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内心便深有触动——“爱念我身,欲心见我”,而我今年以来也是心心念念想要去五台山,去朝拜文殊菩萨。

                  迎一千送八百

    之前听大德开示,文殊菩萨有大愿:“来朝我山者,迎 迎一千 送 送八百”,我理解为,当你一心念及菩萨时,菩萨就已经开始与你同在了。

    我在8月份的时候就预定了9月30日去五台山的机票,订票后此事就搁置了。期间除了祈祷文殊菩萨、祈祷上师,外加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外,什么准备都没有。

    直到9月28日才开始向去过五台山的师兄打听,这一打听就慌了:原来人家都是有提早规划好的,不是订好民宿就是跟着法会安排。因为五台山是旅游胜地,很多寺院只开放给出家人,有开放的也需要提早预定,再加上是国庆节,五台山早已人满为患了。同时还发了两个五台山景区前两天的视频给我,那人山人海的样子,真让人欲哭无泪。

    有那么一瞬间,我打退堂鼓了,想着要不就退票直接改道东林寺吧?

    还好只是一瞬间。我开始马上搜索五台山的官网,没有搜到,搜索五台山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与此同时师兄发来一篇“五台山黛螺顶”公众号的文章,我马上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并且找到了联系电话。打电话前,我默默的祈祷着。电话接通了,我忐忑地说明了来意,没有想到,接电话的师父简单问了几句之后就同意了,让我到时候直接过去五台山黛螺顶客堂就可以了。

    感觉像中奖了一样。

    后来,在客堂帮忙的时候,也有人来问可不可以过来当义工,师父总是说,不接收短期义工,要15天以上。我见过三个来问的,都被拒绝了。

    咦,那我是怎么来的?

    真是得感谢清德师,或许换一个人接电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之后的事情也是一切顺利,往返飞机都准点、快车准时、顺风车都能一发布就有接单,几乎没有在路上多耽误什么时间。

    感恩诸佛菩萨及上师加持,或许上师知道我一个人出行,既鲁莽又路痴,所以都替我安排好了?

                        善知识

    《大品般若经》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我想,只要对我有过一字一句指导,对我有所启发的,都是善知识。在五台山,我就遇到了几位善知识。

    八月十五(10月4号)那天下午,我在看出口。一位年轻的喇嘛手摇转经轮,向出口走来,我恭敬行礼,他报以一笑。当我知道他是学院来的时,我问“您是索达吉堪布的弟子吗?”,他说“不是的”,我略微有点失望,他接着说“我们都是法王的弟子”。真真把我震惊住了,“什么?如意宝吗?哦,不,是法王如意宝吗?”我竟有点语无伦次,天呐,我正在跟法王如意宝的弟子讲话啊。我说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但是他说的我都记得:“八岁跟法王如意宝,十岁时法王圆寂,那时候小,都不记得了” ;“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我昨天就想跟你说话,但是看你一直在忙”;“我在这里三天,今天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回家了”……

    我真的非常地开心,拍了合影,看着照片,我突然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或许可能在哪里见过照片吧,但实在想不起来。

    上师,我是不是离您,又近了一步?

    10月5号上午,还是在门口那,遇到一位尼师,她们是三步一拜磕头上来的。我同样恭敬行礼,师父过来跟我聊天。问我学的什么法门,我说“我是跟索达吉堪布学习的”,她说,“很好很好,年轻人学密我是很赞同的,身体也好……”又赞叹了一下索达吉上师,我也很高兴,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心量一定是非常广大的,不会存在派别之见。她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学习,很惭愧,我只是个凡夫僧,我给你介绍个,台湾的慧律法师,这个是世界公认的大成就者,你也多去看看他讲法,讲得非常好……”。我顶礼感恩,不知道为什么,我把“凡夫僧”三个字记得特别牢,后来也时常想起。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凡夫僧”呢?“凡夫僧”是与“圣贤僧”相对的吧?

    还记住了“慧律法师”。在我临走前去跟清德师道别时,看到他正在看的就是慧律法师讲法的视频。

    师父临走前说“你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回去好好学,我们有缘再见。”

    好,有缘再见。

    5号下午在文殊殿时,我无意中听到悟志师跟信众的讲话,说的都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有点惊讶,也很高兴,怎么他说的都跟上师的一样?想不到黛螺顶里也有学密的。他的一番话对我很有触动,刚到黛螺顶时,看到听到的一些事情还是让我心存疑虑,听了悟志师的开示后,心里也就释然了。

    “修行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把修行当做是生活的点缀。”;“大圆满前行至少要学三遍,一定要好好把基础打牢”;“一定要好好的闻、思、修,最重要的是修,因为一切无常,要把每一天都要当做最后一天来过”……本来我这学期《大圆满前行》学完就结束了,我真有点怕吃苦,想着是不是找个轻松点的,不用那么多实修的来学习。现在看来,像我这样学得那么差劲的,还得重学。而且,还得不止一遍的重学。

    佛陀说,我的道路乃是实践,而非原则。在我每一次跪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时,心里就想起这句话。我花了近四年的时间,还是站在门口张望,是时候该踏出实修这一步了。

                    秋风扫落叶

    我一直想来五台山,也一直想去寺院当下义工,于是,我就来五台山当义工来了。除去路途时间,我只在黛螺顶上待了5.5天。但在这短短几天里面,我待过文殊殿,客堂,天王殿看过后门卖过票,感觉像是在黛螺顶里“轮岗”了一遍。

    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早晨做完早课过完堂后,打扫寺院。寺院很大,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扫才能在7点开山门前扫干净。可我还是生怕被别人扫完了,每次一过完堂我就赶紧回宿舍脱了海青跑回来。那长长重重的扫把单是提着就很费劲,但这于我,丝毫不是问题,我们“习武之人”总能举重若轻。寺院里没有什么垃圾,都是落叶。唰唰唰的扫地声,在我听来甚是悦耳。每当我缓缓的、小心翼翼地将落叶归集到一处时,心里总是默念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仿佛拭去的是自己心上的尘埃。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以前我也总喜欢拿六祖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神秀大师的对比,总惊叹于六祖的智慧与高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神秀大师的“亲民与接地气”。毕竟,“空性”说来容易,但谁又真正空得了呢?世人又有几个会是六祖那样的利根者?至少我深刻的明白我不是。以我的感受来说,修行是一件“道险且阻”的事情,它不像你打游戏升级那样,只要你升到10级你就不会掉下来了,修行是有可能你已经上到了18级,可是因为某件事情你没有处理好,就可能一下子掉到了8级甚至更低。

    这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事情。就是,只要你还没有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哪怕你现在过得再好,福报再大,也依然危机重重,随时有堕落的危险。“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认识并承认自己的渺小与不堪,所以需要时时刻刻的观照自心,不要在擦拭旧的污垢时又惹上新的尘埃。

                      福报自造

    有一天上午没什么事,课堂的师父说,有几位居士在小院打扫卫生,你也过去吧。于是,我就找“小院”去了。那是新建的房子,就是刚装修完的,打扫这样的屋子是非常费劲的。那玻璃需要不断不断不断的擦,才能擦干净。可以说是又脏又累,而且,关键是我真没有多余的衣服了,湛师父给的大棉袄已经被我弄得很脏了。再弄脏,我就……

    看着这一片狼藉心里是有些胆怯的,在这里几天干的活比我在家几年做的还多,可我来这里不就是干活来的吗?若是为着享受,我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

    干活时,我话不多,可能因为我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吧。在擦拭一块玻璃时,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那是很久以前看到的。大概讲的是“有个行脚僧人去山上庙里挂单,知客师不给他挂单,而且还把他赶出来。天黑了,没办法,他只好在韦驮菩萨桌子底下睡一觉。行脚僧就很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都不让挂单。半夜,韦驮菩萨就给他托梦。他说,你前辈子在庙里,别人干苦力活,你就偷懒。终于勉勉强强搬了几块砖头。因为你搬了几块砖头,所以现在才有福报躲在我桌子底下,否则你早就被扫出山门了。” (有不同的版本,大意是没变的)

    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越想这个故事,越觉得因果不虚,祸福自造。我这次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入住黛螺顶,我想,一定是源于黛螺顶与我的缘分。曾经,我可能也在这里干过活。

    之前我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依然坚信:人这一生中,乃至生生世世中,都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作自受”。虽然这四个字有些冷漠,但它不是你变得冷漠的借口。于己,是告诫自己顺境逆境都应悉数承受,没什么好抱怨的;于人,你依然可以选择,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温情的活着。

    于是,我擦得更为卖力了。因为,将来,我还是要再来的。

    此次出行,收获颇丰,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我还惊喜的发现,我已经完备独立出行的能力。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不需要仗剑也可以走天涯了。所有的事情,核心都在于你想或者不想,剩下的都是借口。只要想,就去做,只要着手去做,就有机会。瞻前顾后,不是大丈夫所为。如果你想,却又总是做不到,那就是你还不够想。当然了,伺机而动,也很重要。

    愿以此次朝山功德回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众生,愿诸佛菩萨善愿皆得以成就,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内心安乐,无有怖畏,得大自在,得大智慧,最终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的果位。往昔诸佛菩萨如何发愿回向,我今也如何发愿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凉台上话清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ox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