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愿你所到之处,都不再只是路过

愿你所到之处,都不再只是路过

作者: louischen737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16:30 被阅读0次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旧时还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习俗观念,而随着改革开放后高考的恢复,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大都走上了远离家乡求学的道路。除了在省会或一线城市接受教育、考取本地高校的幸运儿,绝大多数要么得到本省省会城市的高校就读,要么离乡背井奔赴其它省份甚至国外求学。于是,从学生时代,中国学子就不得不开始远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子”。如果说求学只是针对学生群体而言,那么,城市化的进程则是更普遍的中国公民搬迁的动力来源。对城市便捷生活条件的向往、对高薪就业机会的渴望,推动着越来越多农村人民走出去,探寻更多生活的可能性。这种原始的驱动力,与远古时代人类祖先走出洞穴去探索大自然的神秘世界,寻找支撑人类群体生存的更好的物质条件如出一辙。

    当然,随着近几年基础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高铁、动车已逐渐成为老百姓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也似乎随着交通工具速度的提升而变得微不足道。“老死不相往来”早已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空中飞人”倒是屡见不鲜。城市的版图不断扩大,一线城市的地铁线路也是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大城市逐渐在打造所谓的“一小时生活圈”,不仅要打通本城市的交通网络,还要连结周边的城市,通过城际铁路、公路、地铁/轻轨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城市与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各地的城市大都兴建了机场,这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将交通网络扩展到海、陆、空的多个维度。出国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事物,看看外国旅游城市扎堆的中国旅行团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等领域的追求。我相信每逢黄金周、春运等特殊时间段,新闻中对各地景点、交通枢纽巨大人流量的报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很多文章早已详尽的分析过“旅游”和“旅行”这两者的差异,这里我就不再赘述“WHAT”的问题,而是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不同城市工作、生活的经验,着重谈谈“HOW”的问题,即如何让自己到达每一座城市都不仅仅是路过,而是真正地与这座城市发生深深的连结,让自己的“旅行”更加物有所值。

    在上海,见证东西方文化交融

    上海,传说中的魔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本人很有幸地在上海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此,也有机会从自己的角度一窥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毕业后离开上海来到深圳,在回想上海的时光时,也给了自己更多机会去检视在上海的7年时光究竟意味着什么、留下了什么。除了大多数同学都拥有的共同记忆——大学的校园生活之外,我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更多来自当时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最开始,我在某次带高中同学游览外滩的过程中,从他口中了解到了couchsurfing这一沙发客的网站。后来,我从网站中发现了上海世纪公园附近的英语角活动,循着地址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横跨大半个上海跑去参加,从一开始的不敢张嘴到后来慢慢试着融入这国际化的社交群体,逐渐感受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再到后来,又发现了上海陕西南路附近当地一家“活动咖啡馆”,正是这么一家不以卖咖啡为主业的小咖啡店,又为我打开的新的大门,各种创业沙龙、英语角、桌游、Party、演讲活动都可以汇聚到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小场所,那一刻终于明白什么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通过这一平台,又让我看到了更多元的文化,以及这些文化更生活化的一些场景。后来,通过跟这些群体的接触,我又有幸地加入当时刚成立的一个当地TEDx组织,和中外志愿者们共同组织、策划了年度沙龙活动,传播有价值的思想。这一切际遇,看似机缘巧合,实际上也是我在每次遇到时积极、主动请求加入和参与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推动人与人之间进行连结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不仅是对自己带来的人脉积累,也为周围的人创造了更多交流、成长的机会。而这一连串的经历当我回想起来,也自然而然在上海的地图上,形成属于我自己的点、线、面,勾勒出我自己的上海体验,并连结着我对这座城市的深层次感受。

    走向全国各地,却仅是走马观花

    深圳,邓小平爷爷在中国南海画了一个圈,从小渔村便慢慢发展成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大标志。身为广东人,我也在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然而,因为选择了管理咨询的工作,来到深圳后的几年虽然将户口迁过来了,但实际在深圳居住的时间也并不多,甚至在跟其它人交流时常常感觉自己是个“假深圳人”,对本地的交通、景点都不甚熟悉。因工作需要,在多个不同的城市都居住过一段时间,呼和浩特、北京、南昌、佛山、广州、宜宾,这些城市都或长或短居住过。使用“居住”这个词,可能有必要跟不了解管理咨询行业的朋友解释下。由于多数都是项目制的管理模式,所以咨询顾问往往需要在项目开展期间在客户现场办公,这期间往往会选择住在当地的酒店或在当地租房解决,当然,中间会允许按照一定频率返回居住地度过周末。因此,每当新项目开始前,我都会做做城市的攻略,了解下出差地的景点路线、必吃美食等等,在不返回居住地的周末,就会尽情地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如若有时间,还会将周边城市也顺带旅游一番。所以,相比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好地去挖掘每个地方的特色、更深入地去融入当地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很遗憾的是,在上面提到的出差地中,我基本还是只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以及被动感受城市生活的节奏和面貌,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复制在上海的那一套方案,也没有跟当地人产生更深入的交往和连结,现在想来也是一种遗憾。

    回到深圳,慢慢走出舒适圈

    因此,也加深了我想要在当前居住的深圳这座城市,能产生更多与这里的人、事、物之间的更强烈的能量交流的渴望。我开始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寻求更多的与本地有活力的年轻人沟通、互动的渠道。幸运的是,有很多很多的人也跟我一样,渴望获得更多的交流。于是,我在豆瓣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聚会、旅行、交友活动,也慢慢地加入这些小群体。我发现了每天都举办的英语角活动,我加入了周末不宅居的行列并参与了黑暗体验挑战,我开始参与深圳湾徒步,还在周末参与了帆船和桨板的体验,甚至还挑战了自己不擅长的溜冰。当然,尝试新鲜的体验、活动只是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接触不同的人,了解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并在体验过程中加深自我认知、探寻自己的边界,对个人的成长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同时,随着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也有机会对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感受深圳这座由大量外来人口组成的城市的独特魅力。看看这些同龄人拼搏的身影和积极生活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潜移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和每一座所到的城市,从陌生到熟悉容易,而到亲密则不简单。首先,个人需要有积极开放的心态,敢于走出去尝试新事物,敢于接触陌生人,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员,都构成了城市的独特基因需要我们去解码。其次,深层次的连结犹如爱人之间感情的建立,是需要双方彼此付出、彼此相爱的,因此,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活动,与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进行更多能量的交流,可以让这种连结更加紧密。最后,持续不断地参与这种连结的过程,可以对自己带来积极的变化,也会为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愿你到每个地方不管工作也好、旅行也好,不仅仅停留在当地的吃、喝、玩、乐,也花更多的时间跟见到的人交流吧,可能是旅馆的老板、出租车司机、便利店店员等等,当然,如果有机会参与或组织类似的知识交流与分享的活动,有可能可以连结到更多精神上能产生共鸣的人,相信会让你的出差、旅行更加印象深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你所到之处,都不再只是路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px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