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邵恒头条《美国的“后浪”们为何压力山大?》,有些感悟。
背景
随着高校毕业日期的临近,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国内这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但疫情期间招聘岗位大幅减少。很多人都说,这届毕业生实在太不走运,碰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同样面临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美国《新闻周刊》上看到一篇特别报道,专门讲述了疫情对今年200万美国毕业生带来的影响。不少人参加的实习项目提前终止,到手的offer黄了,甚至连打工都找不到地方可去。
但我发现,他们最重要的问题还不是赶紧找到工作,而是如何消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数据调查发现,美国的Z世代(Gen Z,相当于我们说的95后)是全社会压力水平最高的群体了,他们对钱、工作和健康的担忧程度居然远超平均水平。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又一根沉重的稻草。
来自不同大学生的感受
文章采访了6位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是在名校就读,他们本该在今年信心满满地步入社会,可如今却都因为这场疫情前途未卜。
21岁筹办个人艺术展。
文章介绍到一位21岁的安妮·李戴利,她就读于蒙特塞拉特艺术学院。就在几周前,她忙活了一整年的个人艺术展览,在眼看着就要完成了的时候,因为疫情被取消了。对安妮来说,这还不光是投入的心血付诸东流,更意味着一个接触买家和雇主的重要机会消失了。
【CZH心得】
但我从这个故事里面看到另外一种信息,就是美国不少优秀的大学生,其实很早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不断的创造作品,在毕业前就开始筹划个人作品展。所以人生道路是规划出来的,人生的成长是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而且年轻人就要有激情,就要不断的去创作创作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艺术创作,也可以是文字创作,更可以是商业创作。
大学生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直面压力、勇于挑战,积极准备、厚积薄发
文章提到:在Z世代群体中,觉得自己心理状态算健康的居然只有45%,比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都明显要低。有81%的人对钱感到忧虑、有77%的人担忧工作、有75%人担心健康,每一项都超过了美国成年人的平均水平。
还有人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们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前方路途坎坷,你不能指望任何事。”
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研究发现,凡是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一代人,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水平都会更低。以千禧一代举例,他们是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毕业进入社会,目前来看,在同样的年纪,他们的存款普遍比上一代要少,买房子的时间更晚。2019年的一项研究甚至说,千禧一代到退休时很可能没有足够的退休金。
【CZH心得】
1.每个大学生在疫情期间,长期关闭在家,甚至是一个人长期关在小屋子里面,那一定要自己注意心理健康。身居陋室,但心怀天下,要关注各种时事新闻博览群书,这样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
2.也要意识到现代社会竞争的长期压力,要看清就业的严峻形势,要有压力感,有压力才有动力,要让自己变成自燃型的人,而不是被动等着人家来点燃,更不能阻燃。
3.直面压力、勇于挑战,积极准备、厚积薄发。认识了压力之后,但绝不会被压力所吓倒,而是从现在开始,打起精神,勇于挑战。相信在学习过程当中面临的挫折、吃的苦头,都将变成自己的血肉,都将变成自己的能力!
4.注重技巧,善于总结,积极思考。当然我们也不是要苦行僧般学习中折磨自己,掌握好的技巧,刻意练习也可以变得比较轻松愉快。就如同一易效能所提到的:寻找三圈交集——快乐、优势、有意义,就能够找到快速成长、最终成功的捷径!
上述是我的想法,而事实上,文章也是这样的观点,文章后面提到一些美国青年积极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寻找并创造新机遇的故事。
积极行动是最好的选择,任何环境下都有很多的机会,就看自己是否能把握。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美国95后的未来就一片灰暗了。我看报道,很多人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报道中提到了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传媒艺术专业的克里斯汀·圣地亚哥,他也因为疫情隔离在家,但他每天都和几个哥们儿通过远程视频软件聊天,讨论怎么用短视频创作,为将来铺路。与此同时,克里斯汀还积极在领英上投简历,他说,不管怎样都要找到一份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存下能存的每一分钱,再想办法回到纽约打拼。
给毕业生几条建议
摘录其中三条:
1.工作虽然难找,但也不要盲目“广撒网”。每一份投出的简历都应该根据具体岗位需求精心调整,每一条工作经历都要列出成果。雇主想知道你能做成什么,而不只是负责什么。
2.即便不是理想工作,也不要随意对待,有些过渡性的工作反而后来会给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3.要像成功人士一样赚钱,但像学生一样消费。兜里有钱,心中不慌。尽快存出一笔“应急备用金”,以后哪怕再遇到危机,心态也会更平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