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读过的书或文字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是:“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受母亲的影响,我早早就开始了读书。母亲是60年代的高中生,即使是干完农活休息时也要看会儿书,也常常拿着家里的那些旧书读给我和姐姐听。我从小对书就有莫名的亲切感。上小学时,老师嫌年龄太小,不收。母亲找到校长,让他考考我,我一口气背了好多诗文,校长破格让我入了学。
母亲坚信读书有用,母亲的坚持为我的生命种下了一颗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此后,母亲越发看管的严了,除了写作业,每天还要看着我读书、背书。时间久了,读书就成为了我的生活。那时能看到的书不多,家里那些旧书早都被我翻遍了。于是,母亲就去亲戚家借书给我们看。一次,母亲竟从小姨家搬回来一箱书,我欣喜若狂,高兴这一年都有书看了。
童年的阅读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并伴随了我整个求学之路。遗憾的是这样的阅读在参加工作后慢慢减少,尤其是两个孩子出生后,读书几乎彻底被搁置了。直到去年我加入徐文祥语文工作室和河南教师读书会,接触到了更多爱读书的人,并受到影响,内心沉睡的强烈的读书愿望重新被唤醒。记得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我从选课、备课、到上课,苦苦琢磨了两个月。这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依然是读书。当我没有思路的时候,我就读书,读孙绍振的《名作细读》、读闫学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读《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学习多方位解读文本,寻找突破点,包括我之前读过的一些看似和教学无关的书,也在某一瞬间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灵感。对比之前的备课经历,仅仅是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我更喜欢现在这个扎扎实实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不断夯实底蕴的自己。
徐老师针对我的阅读情况,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提醒。通过这一年的努力,自己的阅读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深入而系统了。从教育专著到文学作品,从哲学著作到传统经典,都有所涉猎。广泛的阅读带给了我人生的思考,在改变着我的教学和生活。暑假的时候,因为学校转制,面临了一次失业的危急。这中间焦虑过、恐慌过、失眠过,甚至一个人偷偷痛哭过,陪伴我走过那段难熬日子的依然是读书。很庆幸,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主角》这本书,被书中人物身上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主人公忆秦娥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和不公,只坚持做一件事——苦练业务功夫,最后成为名震一方的”秦腔皇后”,面对时代的大潮,从未被抛弃。对比自己,在面临人生的选择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之所以慌乱无助,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与其抱怨难过,不如静下心来成长,认真做事。两个月后,我幸运地留在了自己喜欢的学校。
当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母亲曾经在我心头种下的读书的种子,如今再次复苏萌发了生机,让我重新又找回自己。我想大声唱出来:我还是曾经那个深爱着读书的少年,归来时没有一丝丝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