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日光》读后感
当人生渐人中年之后,我开始关注“生死”的问题。
这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逃脱的结局,而年轻时,总是依仗自己年轻并不着急,人生的牵挂还不够多,生死的话题好像离自己还相当遥远,于是,总是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放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不去理睬。而如水的时光逝去,每当不经意间,看见母亲脸上日渐增长的皱纹、手上的老年斑和弱不禁风的身影,看见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长高的个子和眨眼间就长大的年龄,看到人生中这两个重要的坐标都只增不减、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却向着相同的方向一路前行着,才惊觉,所有的人,其实都一直行进在从生到死的路上,只不过,生,是所见的; 死,像一个大浪,每一天,都默默地、慢慢地在我们的身后酝酿、耸起.....
因此,《追逐日光》吸引了我。
“我收到了人生的一纸审判书真的很幸运,医生说我还能再活几个月。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说,你肯定以为我要不就是在开玩笑,要不然就是疯了; 或者你会以为我的人生肯定很凄凉、一事无成,所以我恨不得早点离开人世,好得以解脱。不,你没有猜对。我热爱自己的生活,深爱着我的家人,喜欢我的朋友,执着于我的事业,我所供职的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我也很爱打高尔夫球。2005年5月的最后一周,我收到了人生的一纸宣判书,说我可能活不到女儿吉娜初二开学的那一天了,不过,这则审判书后来却成了一份礼物,这可是我的真心话。
这是《追逐日光》的开篇,作者是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这本书是在他时值53岁,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时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只能活上3到6个月后的个人传记。这本传记并没有去记录他绚丽光鲜的辉煌岁月,而是如实地书写出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思考的、最后的心路历程。
他是一位优秀的首席执行官,工作性质使他始终保持前瞻性的眼光,去勾画如何让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去思考如何确保品质始终如一,他所关注的,往往是更加捉摸不定的未来,在确诊的前一天,他还处在世界之巅,而仅过一天,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纽约秋天的景致,因为,那将是他所能见到的最后一个秋天。他决定,尽管生命只有短短几周,但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人们认识到: 只要做好准备,人生的尽头也会是一段绝美的旅程。
他把自己迎接死神这么难得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该怎样为一段段人际关系画上句号,分享该怎样尽情享受每一刻,分享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花些时间来考虑在临终前该做些什么。他坚信: 如果能在生前安排妥当,死后留下的东西就有意义。
他果断地退出工作,专注于这生命里最后的时光。他列出告别的名单逐一与他生命里重要的亲朋钱行,或是共进最后一次晚餐,或是在一段长长的电话里说声感谢,道句别离; 他的家人开始更多地用“拥抱”这个动作来和他一起联合起力量,抵抗病痛,以使病痛的阴霾不会显得那般逼仄; 他和全家人会用更多的时间温馨相处,用更加细致的爱来填补磨难不平; 他安排好自己葬礼的细节,把心里话早早地寄给弟弟,由他代替自己在未来的那天说出对挚友亲朋的心意; 他请两位密友安排好葬礼之后的亲友告别仪式,设想当所有他爱的人都欢聚一堂、追忆往昔时,记忆下那精神和知性上最富有的时光。病中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让他明白: 要感谢挫折,因为它们使人明白,度过完美时刻的关键法则是不断品尝生活的各种滋味,接受现实。
生活里的每一天,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日落的余晖带走的并非只是归于恬静的一天,也将带走属于他与所有人共同的美好生活,没有多少人能够坐在一张看得见窗外的美景、堆放着几十封同事朋友的慰问信和旁边更大一堆药瓶的书桌上书写着与死神的谈话时会产生多么快乐的心情,并不是每一个临终的人都可以做到豁然开朗,拆解人生哲理和去反思人生的轻重缓急,因为太多的经历都不及与死神近距离对视这么令人恐惧,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调整转型,可是,这种经历却同样需要人们拿出胜利闯关的姿态和勇气。而那时,我们仅能做到的,只是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看未来,要学会活在当下,学会体悟周围世界的生息,不感伤,不焦急。
人生的行进也需要减速慢行,在减速走向终点的时候赢下最后的结局。
看完全书,在这一段短暂而极致的时光里,使人领悟的是: 所有人的身后其实都有一个默默酝酿、慢慢耸起的巨浪,它一直就等在那里,看着你,如何在拍浪前那不多的时间里,尽你所能尽的力。
我们应当慢慢学会从未来往现在看,人生有许多阶段,时间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时间,而是一节节待学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