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初小姐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情商高的人交友能力是不是更强一些?
下面的评价几乎都是肯定的,其中一个简短的回答十分精辟有力地阐述了情商高的人交友能力。
“朋友贵精不贵多。每个朋友都是精,这才是情商高的人的交友能力。”
所交的朋友每个都是知己好友,每个都是良师益友,这才是真正会交友的人。
那么那些厉害的人,都是怎么交友的呢?
01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是复旦老师陈果的一段上课视频。
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交到知己好友?”
陈果回答说:“当你想和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做朋友,首先,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答案很戳心,却也很睿智。
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三毛曾说: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当你是一匹好锦缎时,才能绣出美丽的花。
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结交,也是一种“门当户对”,同等能量的人才能互相吸引。
《陋室铭》中有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君子交友注重志趣相投,义气相和,往来间谈诗论道,意境共赏。
山中有君子,惟愿君子来。
02
明末清初诗人冯班认为:“气习相染,师不如友”。
这句话是说,朋友对一个人的品性和学识,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就是一个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的人,但是他对于择友的态度犹如拜师般慎重。
曾国藩曾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所以,曾国藩一生中结交的益友皆志存高远之人,这些人都不甘平庸,心怀大志,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曾国藩也学习到了很多。
在教导弟弟的时候,他分析弟弟要去读书的地方——衡阳。
他认为,衡阳是曾家的发源地,但是,当地学习氛围却不好,敷衍了事者居多,且学风堪忧善嫉妒,“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
如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不惟无益,且大有损”。如若身边损友过多,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将变得庸俗不堪。
配图|曾国潘文墨听从了曾国藩的劝告,弟弟们选择前去长沙读书。
后来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看法十分正确。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曾国华、曾国荃进步非常快。
然而何为益友,何为损友?
由曾国藩“八交九不交”的交友观点,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志同道合、品性高洁之人,可共同成长,提升彼此的人生境界,是为益友;而三观不合、阿谀奉承之人,无利即散,即便结交,也不长久,是为损友;
志向远大、积极向上之人,可互相勉励,提醒彼此看清努力的方向,是为益友;
德薄刻傲、是非不分之人,则反复无常,心中阴暗,不利于人生道路的前进,是为损友。
配图|曾国潘03
高尔基说: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那么,何为真实的友谊?
国学大师梁漱溟在北大任教时,努力寻求志同道合、能一起讨论学习东西方文化的朋友。
对待交友,梁漱溟非常注重精神层面。他说:“如果要想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都是一些有真志趣的朋友。”
在梁漱溟看来,朋友之间的不忠,是如同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处不好一样的缺憾。
所以交朋友时,一定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如果达不到,就不要关系太过密切了。
配图|大儒梁漱溟梁漱溟说:朋友与朋友之间要信得及,信得过。
了解彼此的为人、品行和心性,即所谓信得及。
彼此感情深厚,互相扶持,相互信任,即信得过。
梁漱溟与林宰平、伍庸伯等人因志趣相投,互相了解,有着共同的宏愿,所以彼此交往密切,成为终生好友。
他们在一起讨论哲学,谈论儒学,意见虽多有不合,却往往相谈甚欢,并引以为乐。
互相尊重,终生为友,此乃信得及信得过的朋友。
志趣相投,共同扶持,才是真正的友谊。
04
不同的朋友对人生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交友时,要仔细甄别,择益去损,不交昵友,不交损友,只交益友。
故钱德苍在《解人颐》中说:“名节至大,不可妄交匪类,以坏名街”。
君子交友,往往宁缺毋滥,往往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他们内心澄澈,眼中清明。他们胸襟坦荡,进退有度,与之相处,往往如沐春风,自在宽容。
先淡后浓的谨慎,循循渐进的尺度,是为君子交友的姿态。
浑厚温和的涵养,灵活圆通的智慧,是为君子交友的智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此所谓君子交友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靠努力,抵达的境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转载请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