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寻找上课的方法,却走着不同的路,赛课与上课。
赛课找思路,找方法,找活动,求新求异。上课则是为了中考而上,给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大量的训练。想来非常可怕,赛课展示给评委,上课面对学生。给评委素质教育,给学生应试方法。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赛课看不到真正的授课水平,老师展示的是自己的素养;上课则是避不开学校的要求,真正的唯分论。所以我讨厌代九年级,后期要面对的无止休的题海战术,枯燥又乏味。偏偏这些应试技巧简单有效,单刀直入 。是血还是肉,总能一清二楚。而赛课呢?讲究迂回、徘徊、磨砺,思维训练,抓住一闪的灵光,爆发,却潜移默化了学生的思想,至于一时的分数,则是不强求的。
这不就矛盾了吗?能否两则兼有而不冲突呢?记得没有生病手术前,我接手学校的八年级,尽量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挖掘内涵,而不重视机械化的考试训练要求,结果学生考得却不理想。那是我第一次改变教学策略,并应用到实践之中,重视阅读,探讨,合作。结果学校问我要分数时候,我却成了笑柄。而之前我的教学成绩则是数一数二的,这次却倒数第一了。
好在当时我也并没有难过失望,谁没有低谷的时候呢?能上,亦能够下,才是人生常态,可不要让他人落井下石。想开就好。因此,2019年,虽然学生没有考好,但我教学生涯却发生了蜕变。我开始突破瓶颈,重启人生。
如今,我病后归来,又让我接手九年级,面对即将中考的学生,我该何去何从?一揽子的应试技巧,还要再来一遍吗?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让我的教学思维固化,让我上不好常态课,上不好优质课,让我只会在题海里打圈圈。
我只说一句:“讨厌!”我要走我人生的路,这里却有岔路口。那只能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啊。
不禁想起人生三大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这两天读了肖特的几篇文章,为他的境界而敬佩,他对优质课的看法,对教学的看法已经达到了第三重,所有都看淡,皆已返璞归真。而我呢,才重第一重界爬出来,刚到第二界的边沿上,这个广大的世界啊,我只有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伊消得人憔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28768/aab96b6803db9eb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