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是指看到别人的不幸,而在自己内心产生的同情心。这是一种无条件的,超越一切的心思。细细思考下来,这是一种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纯洁无瑕的心思,也许人世间一切的善,就是以此为源头,也可以把恻隐之心叫做善根。
古语有云:“同类惺惺相惜。”是指同类之间互相同情。这是一种同类之间所产生的恻隐之心。但是恻隐之心不只是在同类之间产生。人类对动物,对植物,对一切都能产生恻隐之心,所以说恻隐之心是超越物种界限的。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这个世界又并不是到处可见相互扶持,相互爱护和同情。也就是说这个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并没有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这种先天就有的纯洁无瑕的心思,很容易受到污染。能污染者,名利二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一个乞丐,生起恻隐之心。但是马上就生起这样的心思,这人是不是骗子,我自己也不富裕,我还有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恻隐之心就被污染。久而久之,那恻隐之心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到难以令人察觉。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的世界,虽然人人都生有善根,但并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世界。
同类惺惺相惜,是一种较容易持续的同情心,但是人类划分阵营后,“同类”这个概念就被重新定义了,于是对于不是自己同类的人,就产生不了惺惺相惜。最明显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般的冷酷无情。”欲置人于死地,那往往先认为此人不是他的同类,这样就为自己破除了内心的不安,失去了恻隐之心便可无恶不做,视生命如蝼蚁。
此心如此容易被污染,要护持就很难。但如果人人都能护持此心,则善根就会生根发芽结善果,本固则枝繁叶茂,必然造就美好世界。可能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以此为动力,并且以此为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