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宇宙的轮回,科学和佛学的宇宙观

宇宙的轮回,科学和佛学的宇宙观

作者: 爱因懂得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18:39 被阅读0次

    一点悟道(16):宇宙的轮回,科学和佛学的宇宙观

    2019年4月10日 - 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宇宙到底有没有生灭?

    如今科学家们的观点和佛陀的宇宙观是否相似?

    (一)科学对宇宙的认知:

    人类最先认识的是地球的形状。

    从最早盘古开天地,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到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思想,古印度的塔型分布学说,再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率先在理论上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论证直到大航海时代被探险家们用信念和行动证实,由此,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我们就历经了千年之久。

    伴随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对地球之外的空间概念也在不断修正。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被现代科学定义成狭义的宇宙。广义的宇宙是指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这和西汉《淮南子》书对宇宙的定义:“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是相一致的。东汉的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但张衡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

    在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基础上,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首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型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地心说成为当时教廷认可的科学准则。

    由于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中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他提出的“日心说”观点,严重挑战了教廷权威。伽利略时代,罗马教廷严格宣扬地心学说的思想,把日心说批判成异端邪说,但是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和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了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最终确立了其应有的地位。

    在此后的科学实践中,更多的科学家发现了太阳并不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等等,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至此,对于宇宙中心的讨论渐渐被推断宇宙的形状和生灭所取代。

    20世纪中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标准宇宙模型。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甚至更大。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之初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界最广泛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并且仍在不断的膨胀之中。源于宇宙大爆炸理的观点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这个宇宙的“表面”。已故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表示,我们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更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论为依据,而该理论目前仍然还处于假设之中,并未被验证。如果用语言来形容这种假设宇宙的形状,应该是整体呈现多重镶嵌模式,具有无限重复出现的扭曲面,曲面间环环相扣,如同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圆形极限IV”图案,也与美国工程师P.H. Smith创作的“史密斯圆图”类似,体现出双曲空间的概念,是一种非欧几何的空间形态。

    综上所述,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二)佛学对宇宙的认知: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须弥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成为佛教宇宙观的主张。佛教对世界的阐述是: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这里的三千,只是比喻为数量级的多,而非指实数。同时佛经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陀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世界。佛教指出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说宇宙“法而如是”,即客观规律自然生成就是这样的。

    (以上内容整理自百度,仅在此表示感谢)

    (三)结合比较上述两种认知:

    1.从最初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康德的无数星系天体,由浅入深,由偏到全,科学对宇宙的认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2.科学的认知具有西方人的线性思维,佛学的认知有东方人的轮回思想。线性是有起止的,轮回是循环的,同样是经过一番春夏秋冬,线性的思维是又过了一年,轮回的想法就是周而复始。线性思维认为已知宇宙是起于大爆炸理论,却无法断判宇宙的止时止处。轮回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有住坏空的循环,宇宙的生灭也不例外。

    3.大爆炸的开始,那是西方科学公认的时间起源,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未知的,未来的宇宙止于何时也是未知的。未知,不代表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许宇宙的存在是在一个更大的轮回之中。轮回,不是重复,时间不可以回溯,否则一切就可以重来。轮回,是一个过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

    4.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在膨胀,假如用水来比喻,膨胀也是一种流淌,就像是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不断奔流到海,化云行雨,循环往复。所有的事物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因缘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

    5.在佛学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须弥山是每一小世界的中心,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在山腰。从前以为须弥山在地球上。我们现在知道,太阳绕银河系运转,银河系的中心也存在黑洞,迄今观测到的几乎所有大质量星系中央,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是不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释迦牟尼佛教化地区就是有这么大。

    释迦时代的文字及语言对宇宙的描述必然受到当时印度社会宇宙观的影响,与今天肯定存在差异,就像是今天的人看《山海经》,《山海经》里的文字语言描述,今天的人就不能够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求证佛陀对宇宙的认识,就像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爱因斯坦的假设一样。

    在计算机的存储中,最早是用的磁盘,然后是光盘,如今是U盘,或者,只有当计算机的存储能力达到百亿日月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佛法和宇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宇宙的轮回,科学和佛学的宇宙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dh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