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灵应
明朝琉球妈祖系列散文之三
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位二十一年,年号正统。正统七年进士黄谏,著文《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记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妈祖庙盛况。明正统开始,折扇流行。“一览乾坤多少事,全付轻摇任笑谈。”折扇一开一合中,折射出了文化传承,而它的美感呈现,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折扇,妈祖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扇子送凉,不意成艺”。东南亚的华侨,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民,包括琉球群岛的日本人,都非常喜欢中华文化,明朝的八股文,可以用妈祖扇的扇文来演绎。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折扇兼有平面艺术和工艺美术的特点,可远观,可近取,既可随身携玩,又可让人清醒,清风徐来,雅俗共赏。
第七位皇帝,明景帝朱祁钰,在位八年,年号景泰。著名瓷器,“景泰蓝”,即为景帝年间所创。景泰五年进士丘濬著《重修京都天妃宫碑记》,记述北京妈祖文化的第一篇文献。“景泰蓝”承起了中华文化的格致,细腻,清雅。“景泰蓝”是诗情画意,是岁月光阴,是淡淡一抹清愁,是悠悠一瓣心香。
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年号成化。自明成化八年始,福建市舶司迁置福州,使福州地区的对外交流港口地位得到提升。明成化开始,八股文已经很成熟了。小李探花李寻欢,华侨的偶像。“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李寻欢,武侠文学中最有魅力的、人气最高的人物,成化年间探花。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小李飞刀,海丝一景。
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十八年,年号弘治。中国戏曲中的许多故事,与弘治年间的历史相关。中国戏曲的文化样式,古朴典雅,和光同尘,十分巧合地与东南亚华侨的性格特点达成很深的默契。东南亚华侨崇尚古代人的诚实,厚道,勤劳,俭朴。
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年号正德。明朝的三言两拍古典短篇小说,有几篇故事,记的是海丝、妈祖。正德时,妈祖信仰已经是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三言两拍古典短篇,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写一个商人,到琉球群岛做生意,风生水起,无限精彩。
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年号嘉靖,掀起海上贸易热风。《露书》云:“使琉球海上,天妃每著灵异。”明朝的嘉靖年间,《使琉球录》载,册封使行前和回国要祭拜妈祖外,到琉球后也建天妃庙。嘉靖年间的《使琉球录》,琉球群岛的一本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书。
陈侃《使琉球录》载,明嘉靖册封船“中供天妃,顺民心也”。莆田“海上贸易交流带动了港口商业繁荣,如明时秀屿港坊市有千余家,牌楼酒肆林立”,运载的荔枝、丝布、妈祖像等“尤不可计”,销往日本、琉球及东南亚等。《使琉球录》,以及莆田的一些碑记,生动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