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插秧
文/赵元波
到了插秧季,农夫为了图快省事,在插秧的时候,把秧苗插得稀稀拉拉,偌大的一块稻田里,秧苗数量极为有限。
邻居看见了说:你插的秧苗太少了,秋后水稻的产量上不去。到了秋后,果然像邻居说的那样,那块稻田的产量有限,跟别人家一比,差了一大截。
到了第二年,再一次插秧苗的时候,农夫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把秧苗插得密了一些,秧苗与秧苗之间前后左右的间距大约为三十厘米。
秧苗一天天长大,等到收谷子的时候,整块田里都挤满了水稻,一穗穗压弯了稻草杆,一粒粒颗粒饱满。不用说,这一年,农夫获得了大丰收。
农夫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水稻要丰产,秧苗就要插得密一些才行。
到了第三年,农夫在插秧的时候,把秧苗间的间距缩小了许多,加大了秧苗之间的密度,秧苗间的间距为十厘米。插完秧后,这片稻田里看上去就是些秧苗。
看着这些秧苗,农夫心里乐开了花:等到了秋后,会比上一年更加地丰产呢!
随着秧苗一天天长大,农夫发现,稻田里已经是密不透风了,稻穗变小,颗粒也不饱满。在水稻上浆的时候,吹了一阵风,所有的水稻都到伏在地上,如同是躺平了一般。
这一年,农夫水稻的产量下降了许多。
邻居告诉他:种水稻,秧苗的间距是有度的,过于稀疏,或是过于密集,都不利于水稻的成长,适度的才是最理想的。
做事情,不足或是过度,都是错误的,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