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孟非的《随遇而安》,不算厚的一本书,读起来不是很费劲,全书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孟非本人对自己的儿童、少年、学校和参加工作后的回忆文章,第二部分是他的好朋友和工作伙伴对他的评价文章。
在孟非的记忆文章中,我们在平实的文字中看到作者刻画出形态各异的家人。不善言辞的爷爷,一年只见一次面,远在西安的爸爸,忙碌的妈妈,细心照顾自己的奶奶。成都在孟非的童年留下了浓重的印象。在南京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学校的记忆了,然后就是参加工作后的种种回忆了。孟非没有上大学,在学校时对文学有很好的悟性,记忆力很好。从参加工作后从印刷工干起,因为看不惯主任,吵了一架后,辞职了。后来到了电视台从临时工干起,慢慢的从杂活干起,到摄像、记者、制片人,最后到主持人,转正。可以说生活学习中都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可能在一本书的短短的篇幅中,没能把作者全部的经历都记载出来。想想也是,一本书能把一个人的全部表现出来吗,不能。要不历史中,对一个历史人物能有那么多的描述。
读完这本书,有个感受就是,孟非现在虽然现在是非常有名的主持人,但是他的经历很平淡,就像你我的同学那样,就是那样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走来,没有什么特殊的。也许这就是作者想在书中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结果。但是在写到在印刷厂干印刷工的文章中,还是可以看到孟非那种能吃苦的劲头,虽然工作很累,以至于工作的间隙在嘈杂的环境中,到头就睡,也闻不到床单上的那股浓重的汗味。在电视台工作的经历中,孟非对能否赶上正式工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干好当前的工作就好了,但是他对于摄像和节目有一种执着,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同时他的文笔很好,这个有点一直被他发挥到极致了。有一次拍了一条片子,制片主任骂了他,说片子拍的不咋样,解说很不错。所以,机会对于一个还是很重要的,误打误撞进入当上了主持人,而且主持的还不错,就这样当上了《非诚勿扰》的主持人,一直到现在。
孟非在序言中说自己对写这样一本书,没有把握,在出版商的一再催促下,才成了这本书。他也是觉得自己的生平经历,也许没有大多人想的那么高大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曲折经历,他就如我们的邻家小哥哥一样。其实这也是我们在看名人传记时,抱的一种期望吧。总觉的能成功的人,都要经历很多的痛苦的经历,要么是学习很刻苦,要么是智商很高,非常人能比。
人和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一段段故事,经历不同,生活也不同,但是我们的日子都是在时间的一天一天流失中度过的。让我们随遇而安吧,静静的感受时间的流逝,在生活中感受各种滋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