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之前,这句话我是万万说不出来的。说出来就等于否定自己,等于推翻自己的生活方式,等于剥夺了一天当中最快乐、怡人的时光。
可今天,我改变了。
看了静清和老师的书——《喝茶与健康》。彻底改变了我喝茶的方式。
静清和老师,原名张茂林。出生于中医世家,当代著名茶学者。清和茶道、花道的创始人。
这样一个背景,他对茶的认知让我觉得可信度更高一些。
静老师引用了大量文献典籍,加上他多年的研究实践,比较客观理性地介绍了茶。
读后,拨云见日啊。我所谓的茶的常识都是零碎的,道听途说,断章取义,商家宣传,舆论引导而来的。清先生作为专业人士,又兼具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对茶的介绍是系统、全面、深刻的。
他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茶树喜湿耐阴的生长环境及其咖啡碱的存在,决定了所有茶类,都是寒性的。其寒性,根据咖啡碱与糖类、氨基酸等温性物质所占的组分比例,又分为大寒、寒、微寒、凉、微凉等不同程度。
他还提到,尽管明代的大部分文人喝茶较淡,但是,作为医学大家的李时珍,还是把身体喝出了问题。他在《本草纲目》中回忆说:“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浓茶催吐,是因为茶叶苦寒属阴,而非升散属阳。
如果饮茶过量,茶就会暗中伤人,李时珍在中年为茶所伤后,他首先纠正了浓茶催吐,非为茶性能升的阳性表现;其次,他又把自己的切肤之痛和教训,很坦诚地公之于众,以警同好。
这大大颠覆我对茶的认知。我一直认为只有绿茶是寒性的,其他发酵茶都是对脾胃友好的。谁知……唉。至于茶能治病,更是商家的夸大宣传。清先生翻遍古籍,只找到一个用茶叶治病的单方。所需茶叶量十分惊人,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茶,回归到它的本来,它的咖啡碱苦寒能泻火、解毒、杀菌,心火清则头目明,茶氨酸能降压安神。咖啡碱和茶氨酸二气相感,构成茶之大道的物质基础。
喝茶,有没有作用?当然有。有没有治病之效?未必。
物无好坏,过则成灾。
像我这样脾胃虚弱,寒湿体质的人就不宜一天到晚泡在浓茶汤里,埋头苦喝,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涩的大无畏爱茶精神,是要改掉了的。
茶性多寒,女性体质属阴,我等爱茶女士,应当警觉。香茗虽好,不要贪杯。与爱茶女士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