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2-16

2021-02-16

作者: 江湖皆是好去处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21:16 被阅读0次

假期前三天,用两天半的时间接连完成两篇3000字以上的报告,用半下午的时间睡觉。在鞭炮声中码字,在鞭炮声中睡着又醒来。

虽然事情没有很急,但对于早晚都要做的事情,习惯提早做完。

不知不觉间已经写了这么多年。每每细想其中的过程,其实充满艰辛。没有人指导和带领,几乎完全都是靠自己的阅读和实践。

时常还是会思考“一直写”的意义是什么?无解。并且已经不记得当时是为什么开始,以及现在为什么坚持。如果总要有个原因,那应该是隐隐感觉,在时间的流逝中,应该做点什么让自己觉得踏实和可以有所寄托的事情吗,是跳脱出生活和工作中那些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之外的事儿。

当从未做过任何和文字相关的工作,且已经逾六十的普通妇女杨本芬在读到一些作家写母亲的文章,突然意识到到自己也应该写:“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被迅速抹去,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她真的来过这世界吗?经历过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于是她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母亲,写一家人的经历,写她历经的挣扎求生以及邻人的生死。

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回忆到伤心处,边写边流眼泪……从女儿帮助在网上连载,直至十七年后这本回忆录性质的《秋园》正式出版。

这是杨本芬写作的原因。

对于我自己而言,如果说,最初写作是基于一点热爱,那么现在的情感更为复杂。

它帮助我不断厘清内心的杂乱的情绪,使得根源和线索逐渐清晰。这些年里,有很多次,写的中间或者结束后,泪流满面,不能自抑。然后,心里感觉到一点点亮起来,明净起来,如同一次清洗和治愈。

我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我们的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因为某些经历和人所带来的影响、伤害甚至是不经意的创痛,都以或明显或潜藏的方式在内心扎根,或多或少地人生历程中产生着影响。

有的很明显,我们能够说得清道得明,但大部分都难以言说,只是隐隐的觉得情绪的变化、遇事的感觉、对人的方式或者其他一些言行举止,大概是受什么的影响,甚至不知道原因。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每个人一睁眼都要疲于应付生活琐事和高强度工作,很少有闲暇面对自我,即使有空闲,也大都是盯着手机屏幕,湮没在层出不穷的信息和新闻中。旁观他人成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却少有时间在平静中审视自我。

长时间面对自我是困难的事情,会寂寞,会无聊,会觉得难以忍受,会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会发觉不足、不堪和不完美的地方,一旦出现这样的时刻,人会下意识找其他的事情替代。

荣格说:“只有在你检视内心深处时,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向外探究的人只是在做梦,朝内挖掘的人终将开悟。”

我距离“开悟”还远,有时候依旧不能处理好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和现实中的困惑。而且即使通过“写”探究到某些深刻的原因和道理,带来触摸到生命真实质地的感觉,同时,也会感受到更深远的黑暗所在。

曾经想过,如果以后只是专门写作,该多好,如今的想法已经改变。专职写作对于我自己而言,并非是最好的选择。尽管目前的工作还算不上专职,但相比较从前,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写”有关。

在公众号里写,还是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这是自己领地。在工作中,则是要谨言慎行,按照既有的规则和标准,所表达和体现的,皆是有硬性要去,很多时候,不能也不需要随意发挥。

况且,人需要不同的内容来调剂生活,不能一味沉浸在单一的世界中。

昨天,看到杨在朋友圈写道,“你说你爱好是电影,音乐,旅行。如果你只是去电影院看热映,只是无聊的时候听几首歌,出去旅行只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些不是爱好是消遣。爱好是指那些你长期坚持,并付出努力,热爱并持续追求进步的东西。”

这样的“爱好”到最后,一定不是最初可以拿来“消遣”使人愉悦的事情,相反,因为对于它的认真追逐,实则很辛苦。

而它所给予的回馈,并不是丰厚的物质或者金钱。甚至仅有的零星些许感受和触动,也只能在经历过漫长的过程之后才逐渐获得,个中滋味只有涉身其中的人清楚知晓。

如果能有这样一件事,无论是写作还是旁的什么,它应该值得坚持,甚至可以说,不用坚持,因为已经是习惯养成。

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是完满的。很多时候,人看似可以自我抉择,但回过头去看时,总是有“命运使然”的因素在作祟。

面对发到手的“牌”,只有承担起来。不计较,不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将自我融化其中。

对写作而言是这样,对于其他事情,同样适用。别无他法,同时,也是克服恐惧和焦虑有效的、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lb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