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穹顶之下:危机卷(上)》

《穹顶之下:危机卷(上)》

作者: 果然还是不会写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22:47 被阅读0次

还是科幻。

在这个不安嘈杂的现代世界中,还有多少人在为着科学的副作用而发生呢。科技,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不幸。科幻小说也许是屈指可数的几种能理智的看待科学技术负能量的作品形式之一,即使这句话可能仅在中国成立,毕竟国外有那么多名目繁复的所谓环境保护组织。

还是环保。

这本书2015年出版,仔细回想一下15年还真是大雾霾凶的一塌糊涂的时候。环保正是那时的主流,说来也是有些讽刺,写环保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商业目的。因为PM2.5、雾霾这些词在媒体上的频率突然地升高,似乎就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批环保相关的科幻小说,还真是让出版社们煞费苦心了,呵呵。

曾几何时,科幻小说这一题材刚进入大众视线,那种对科技发展后的遥远未来进行的展望消失了,科技变得也来越近,那种深邃辽远的目光消失了,逐渐的贴近了大众的审美,从科幻的“科”,走向了“幻”。

我想对于中国的科幻,不应仅仅止于根据实事谈论环保、谈论如何治理,而应该是切入社会的根本问题,针砭时弊的。这本应当是中国科幻与外国科幻的不同之处。中国人,始终都是以人为本的,科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错误使用方法,而非科技本身带来的。这是不同于外国始终以更新更多精尖的科技来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陈楸帆的小说涉及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口罩隔绝了污染,也隔绝了人情和交流,宝树的小说探及了贫富之间的冲突,面对污染的不同生存道路和生活逻辑,是否会分化人群,甚至我形成意识形态的冲突?那么技术是在建设还是在摧毁生活,就更变成了一个疑问。”

说真的心里话,我对环保其实有一种淡淡的恐惧心理。雾霾的出现意味着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国家环境保护监管的速度,而生在一个石油城市的我怎么能不期待重工业的蓬勃发展呢,现在环境治理的越来越好,但是石油行业其实是越来越不景气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我记忆力,厂里高高的精馏塔就是我生活的保障,但环境的治理迫使石油公司由高污染、高能耗向低碳化、集约化转型,这就意味着环保成本的增加,效益的降低,我不知道各地的石油城若不转型都还能支持多长时间。

稍稍有点偏题了,一想起家乡就停不下来,也是好久没回去了,想想现在雾霾治理的这么好,冬天想来也能看见蓝天了,希望我的家乡也能如科幻小说的发展一样,越来越走向大众,发展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 《穹顶之下:危机卷(上)》

    还是科幻。 在这个不安嘈杂的现代世界中,还有多少人在为着科学的副作用而发生呢。科技,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幸运,也是最...

  • 穹顶之下

    孤云总是带不来连片的飓风 英雄总是享不了天下太平 我站在穹顶之下 阴谋却从云中露出了头 和生死相比 世间的哪一件事...

  • 穹顶之下

    1 “喂,你说这场雨可以将那些东西沉积下来吗?”麻子问我。 我猛吸了一口烟,答道“你认为中国队能赢得世界杯吗?” ...

  • 穹顶之下

    一遇之美名,知有人而往。虽时有所不致,几而放之,然梦之以为萦,飞而滞之。命之中有,而伴以为往。空中之道,以白日而尽...

  • 穹顶之下

    蔚蓝如水的天际,不时几只飞鸟划过天际泛起层层涟漪,惊得大朵大朵的云层扩散开来投下大片大片的阴凉,引得小草们...

  • 穹顶之下

    摄影:书书 修图:猩猩

  • 穹顶之下

    看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片子拍得很好,多角度摆事实、讲道理,逻辑、结构都很好,内容紧凑很抓人,庞杂的内容娓娓道来...

  • 《穹顶之下》

    今天起的比较早,明确的说是比工作日都起的早,对于一项没有什么计划的我来说,早起得到的大把时间太容易消耗了,看会儿书...

  • 《穹顶之下》

    前不久各大互联网平台被柴静《穹顶之下》刷屏,那几天简书里的讨论也十分热烈。现在过去也没多久,热点却早就平息了。我在...

  • 穹顶之下

    早上醒来,从推开窗户的那一刻,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呛味,窗外云里雾里,像仙境一般,稍远处的高楼都不见底座,只见腰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穹顶之下:危机卷(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pz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