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复工的日子里,诺大的办公室经常就只有我一个人,日常性的琐碎事情很多。经常性的状况是,在工作日志上列出5条待办事项,然后没有预见性的电话接踵而至,第6项,第7项,如此累加,最后变成了10+。那些临时性的,被叫的非常之“着急”的事情,让你不得不的有限处理。并不是没有办法把事情进行一个分级,而是来的突然,结果要的也突然,回想一下,也并没有在这些事情重要且不紧急的时候通知我,到我这里,就变成紧急了,郁闷的更是,这些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居然没有人可以分出去,还是需要自己来做。
不管是真是假,在大多数同事的眼里,我都是忙到飞起的那种。
回家的路上,看着这个城市逐渐恢复的交通,逐渐拥挤的车流,开始思考,这样是工作方式是否正确呢?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呢?是最近工作负荷太大?还是因为疫情,松到紧的不适应?更或者是公司带的紧张的节奏让全体人员都感到实实在在的不安呢?各种学习,培训,部门间的各种排名,兄弟单位之间的各种排名,让大领导不安,并将这种情绪传递到了公司全员呢?我们就像是那只被踢到的猫!
由于公司的领导调整,与我们同属一个副总的部门是公司近几年组建的发展比较好的部门,人员结构年轻,市场拓展能力很强,部门扩张能力也不错。被同一个副总分管,对于部门领导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比较的不仅仅是收入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甚至是部门会议的材料好坏都会拿来比较。这种明里暗里的较劲,真是让我们这些干活的人紧绷着,一点都不敢怠慢。再加上新领导严谨仔细的性格,每一次交作业,都会反复看一遍,减少疏漏。
这是状态变的好熟悉,前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遇到一个比较高要求的甲方,就是对你准备的材料,会指出标点符号,词语歧义的那种,然后还恨铁不成钢的说,这是常识啊,怎么会错呢?看到A公司的材料,跟你开会说,人家是如何如何,要学习。等你做成了A公司的样子,他又看到了B公司的材料,要求就有变了,告诉你B公司那种,才是现在的主流。字多了,说你只是复制粘贴,太简单;加了图,又说你太花哨,不要这些,就文字就好。那段日子,每次开会,心中都是万马奔腾,心中os是推开电脑,起身走人,告诉甲方,您老人家自己做吧!然后给他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可是呢,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甲方爸爸,每次的挑错,就成了一个标记点,告诉自己,他会说这个,要改;他还会纠结那个,要注意;如果他问什么,我一定要知道。要对甲方爸爸已经提出过的,或者有可能指出的事情,都弄清楚。千万不能抱有想蒙混过关的心情,因为,真的,真的过不去,如果真的过去了,那也是因为人家心里有数,已经不在意你错不错了,无所谓了,那个时候就没有希望,有很大可能性的是,要成为别人的甲方爸爸了。
记得前阵子,一个同事跟我说评先的事情,说没觉得自己哪里做的很好。我当时跟他说,你觉得赢的不费力,那说明对手不够强。
现在看来,这句话就想反弹给我一样,遇到了强的对手,想的先不是要赢,而是打个平局,再看有没有赢的机会。
在被拿来比较的时候,努力和付出,都是压上了自尊心。
这一次,也一样,就算压力再大,也要好好拼一拼,越是要克服的时候,越就是自我革新的时候。
以上。
网友评论